原告苏全于2002年1月从台湾省回乡探亲,3月在经人介绍认识被告李-莉,双方于3月31日登记结婚(双方均系再婚)。原告当天给了被告1万余美元用于购置房屋。后被告以其名义办理购房手续,购得一套尚未交付使用的房屋,价值人民币9万余元。另外,原告于3月31日送给被告金饰数件。婚后双方还共同购置了电视机、大床等。婚后夫妻感情尚好,没有生育子女。在原告生病期间,被告陪原告上医院看病,照料原告。原告于同年5月底返回台湾。8月中旬,原告从台湾回来后,发现被告由于做生意,常早出晚归,对其冷淡,关心不够,遂于2003年9月向人民法院起诉,认为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没有夫妻感情。要求与被告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而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由于原、被告双方婚前了解不够,婚姻基础脆弱,婚后也没有真正培养夫妻感情。原告离婚态度坚决,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再维持夫妻关系已无实际意义。商品房系原告一人出资购买,应归原告所有。原告称婚后给了被告金饰数件,但提供不出证据证实其所讲的金器数目,只能按被告承认的数目来认定分割。据此,人民法院依照《婚姻法》的规定,作出准予离婚的判决,并对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
李-莉不服一审判决,向法院提出上诉称:商品房是苏全赠送给我的纪念品,应归我所有,一审将此商品房判归男方所有,没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金饰是其婚前送给我的见面礼,不应作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苏全劝我辞掉工作后,我没有住房,没有生活来源,要求苏全给予经济补偿。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苏全与李-莉草率结婚,婚后未能建立起夫妻感情,原审判决准予离婚是正确的。商品房是双方在婚后购置的,属夫妻共同财产。女方称该房为男方所赠,缺乏依据,不予认定。考虑女方住房困难,分割时产权可以判归男方所有,但应由男方给女方适当补偿。金饰数件是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应为女方所有,一审判决作共同财产认定和分割不妥,应予纠正。
对于本件涉及台胞的离婚案件,由于当事人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又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经常分居两地,一、二审法院认定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符合婚姻法的规定,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2条的规定,即“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同时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被告因原告原因辞去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应视为其在离婚时生活有困难的情况,而应由另一方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
夫妻一方以婚前财产进行股票投资在离婚时如何分割的问题。对于基于原个人财产自然增值的股票,若婚后未涉及双方共同操作或名义持有人问题,则股票及增值部分属于婚前财产。但若涉及夫妻双方的共同操作或由另一方名义持有,则股票增值部分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股
涉外婚姻的条件。首先,对年龄有要求,男女不得早于22周岁和20周岁。其次,某些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和正在接受劳动教养、服刑的人不能与外国人结婚。最后,其他公民在符合婚姻法原则、具备实质要件并向中国政府涉外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的情况下,可以与外国人结
答辩人在离婚纠纷中的答辩状。答辩人指出被答辩人在诉状中没有如实陈述案件事实,提出关于孩子抚养权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问题。答辩人不同意将孩子交给被答辩人抚养,认为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成长。同时,答辩人对夫妻共同财产提出异议,要求依法分割商铺
中国涉外婚姻登记管理的指导思想,包括婚姻实质要件、形式要件和登记程序。涉外婚姻登记机关是地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涉外婚姻登记需要提交多种证件,包括身份证、户籍证明、护照等。结婚登记费用每对收取9元。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涉外婚姻登记要求和费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