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婚姻法对婚姻行为进行了规范。然而,婚姻法本身并没有对重婚进行明确的定义。同时,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也没有界定重婚的含义。因此,有必要明确重婚罪的概念。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并不复杂,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犯。然而,对于某些规范的概念性问题,需要进行详细说明,以便于审判。以下将对重婚罪中的一些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婚姻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以两性的结合为自然条件,是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婚姻必须具备登记的形式和符合实质要件,否则即使经过登记,婚姻也不一定有效。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对抗第三人。有效婚姻受法律保护,可以对抗第三人的侵害。
配偶权产生于合法婚姻的建立,是特定男女之间的夫妻身份关系,以特定的权利义务为内容,非自然形成,而是法律赋予。配偶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合法婚姻关系的当事人。配偶权具有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可侵犯性。修订婚姻法确认了配偶权的若干主要内容。
重婚罪的实质在于发生在后的婚姻行为对前一尚存的合法婚姻关系的侵犯,即对配偶权的侵害。事实婚姻和法律婚姻都不具备合法性,都属于违法行为。事实婚姻的存在侵犯了在先产生的配偶权益和一夫一妻制,具有社会危害性。对于事实婚姻关系,应该按照严格的法律主义来处理,否定其法律效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严肃性。
事实婚姻是指没有正式登记结婚,但有配偶者又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长期生活在一起,或者无配偶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事实婚姻在我国存在一定的基础,对于事实婚姻,法律并不一概否定其效力。然而,事实婚姻的效力是有限的,对于侵害在先的婚姻关系和配偶权益的事实婚姻,应当予以否定。
重婚案件取证困难及相关问题。个人取证困难,公安机关介入难,法律不健全、立法矛盾及证明标准不明确都是导致重婚案件取证难的原因。然而,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如电子邮件、电话账单等,重婚案件的取证仍是可行的。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首先明确了认定重婚的前提是确定婚姻关系存在形式,包括法律婚和事实婚。接着阐述了构成重婚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况。同时,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严格区分重婚罪与其他相近行为。最后介绍了重婚罪的救济方式,包括自诉和公诉两种途径。
重婚罪的法律定义。文中提到重婚罪指的是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的婚姻和其他存在禁止结婚的情形的婚姻都是无效的。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注意区分重婚罪与其他情形,如被拐卖的有配偶妇女重婚、临时姘居等。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针对哺乳期内的子女和哺乳期后的子女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具体方法。文章指出,在确定抚养权时,应综合考虑子女的权益、父母的抚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