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与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之间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近年来,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一些已婚妇女被犯罪分子拐骗、贩卖后被迫与他人结婚。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在客观上虽然存在重婚行为,但其主观上并没有重婚的故意。与他人重婚是违背其意愿的,是他人欺骗或强迫的结果。
重婚罪与临时姘居之间也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姘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而临时在一起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构成重婚罪。最高人民法院在1958年1月27日的《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如两人虽然同居,但明显只是临时姘居关系,彼此以‘姘头’相对待,随时可以自由撤散,或者在约定时期届满后即结束姘居关系的,则只能认为是单纯非法同居,不能认为是重婚。”
重婚行为的情节和危害程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情况来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仅仅存在重婚行为并不一定构成重婚罪。只有在情节较为严重,危害较大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根据立法精神和实践经验,以下两种重婚行为不构成重婚罪:
在实践中,夫妻间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由于封建思想或家庭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方,尤其是妇女,因不堪虐待而外逃后,在外地又与他人结婚,由于这种重婚行为的动机是为了摆脱虐待,社会危害性明显较小,因此不应以重婚罪论处。
在遭受灾害无法在原籍生活的情况下,一方选择外流谋生。虽然双方知道对方还健在,有的甚至是一同外流谋生,但由于生计所迫,在原夫妻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尽管这种重婚行为存在重婚故意,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大,因此也不应以重婚罪论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重婚案件取证困难及相关问题。个人取证困难,公安机关介入难,法律不健全、立法矛盾及证明标准不明确都是导致重婚案件取证难的原因。然而,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如电子邮件、电话账单等,重婚案件的取证仍是可行的。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首先明确了认定重婚的前提是确定婚姻关系存在形式,包括法律婚和事实婚。接着阐述了构成重婚的行为包括四种情况。同时,在处理重婚案件时需要严格区分重婚罪与其他相近行为。最后介绍了重婚罪的救济方式,包括自诉和公诉两种途径。
女方实施诈骗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不论是否离婚,一旦发现女方有诈骗行为,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报案或举报的义务。机关对于报案都应接受,并及时处理或移交。犯罪人自首也同样适用此规定。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针对哺乳期内的子女和哺乳期后的子女不同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具体方法。文章指出,在确定抚养权时,应综合考虑子女的权益、父母的抚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