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事实婚姻指的是没有完成法定结婚登记手续,但具备婚姻实质条件并且被社会一般承认的男女关系。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符合婚姻实质条件但未登记的事实婚姻,另一种是不符合婚姻实质条件的事实婚姻。我国法律只承认符合婚姻实质条件的事实婚姻,即1994年2月1日之前成立的事实婚姻。
狭义的事实婚姻仅指1994年2月1日之前,双方符合婚姻实质要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如果没有按照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起诉要求离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对于1994年2月1日之前已经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应当按照事实婚姻处理;对于1994年2月1日之后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如果未补办结婚登记,则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认定事实婚姻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后,我国法律已经不承认存在事实婚姻。
2. 事实婚姻具有普通婚姻的效力,不需要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即可产生法律效力。
3. 1994年2月1日之后,尽管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但符合条件的双方可以补办结婚登记,补办结婚登记后的效力从双方具备婚姻实质条件的时间开始计算。
事实婚姻具有以下特点:
1. 未按法律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缺乏婚姻的法定形式要件。
2. 具有目的性和公开性。即双方当事人具有终身共同生活的目的,并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被社会一般认为是夫妻关系,与通奸、姘居等婚外性关系不同。
3. 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没有法定的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的情节,只是因其他原因未履行登记手续。
4. 事实婚姻的界定完全按照时间划分。尽管从学理上说,事实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应该根据时间进行划分,但法律出于管理方便和倡导人们自觉履行登记以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作出了这一规定。因此,1994年2月1日之后的同居关系在法律上已经不再被认定为事实婚姻。
事实婚姻的解除方式及其与法律婚姻的区别。在之前,事实婚姻可以通过协议或起诉法院解除,需分割财产并认定夫妻债务。19xx年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后,未登记的事实婚姻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事实婚姻不受法律保护,在人身、财产、子女抚养等方面存在法律风
未婚同居生育小孩及财产处理的法律规定。对于未婚同居生育小孩的处理,分为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后的情况,并涉及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财产处理上,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最新法律规定明确了有配偶者与他
事实婚姻的认定时间问题。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根据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在不同时间段内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在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应按照事实婚姻处理;而在该条例实施后,应告知当事人补办结婚登记,否则按解除同居关
事实婚姻的法律性质及其相关规定。事实婚姻是指未经合法登记的婚姻关系,但国家有条件地认可。根据新婚姻法,事实婚姻已被取消,法律只承认已登记有合法手续的婚姻。事实婚姻的离婚方式以时间为界分为两种情况。此外,文章还解释了重婚和非重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