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在外部形态上与合法婚姻相似。婚姻当事人都是为了缔结夫妻关系,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并在客观上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都具有违法性,这是与合法婚姻的本质区别。在法制社会,婚姻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时,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而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却欠缺了结婚的法定要件、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因此具有违法性。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都不具备合法婚姻的效力。由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缺乏婚姻成立的法定要件,因此无法得到法律的承认。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在法律上具有法定性。各国的立法都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视为对以婚姻之名而违法结合的定性,并明确规定了具体情形、事由和法律后果,从而形成了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婚姻制度,作为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事主体的婚姻行为进行规制。因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都成为法律范畴中的重要内容。
如果这三个国家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分别在三个国家结婚就构成重婚罪。如果双方之间均没有婚姻关系的存在,是未婚、离婚或丧偶的人,不能构成重婚。一方或双方虽有婚姻关系,但其婚姻己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亦不能构成重婚。对于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的当事人,在其婚
无效婚姻是因欠缺婚姻的成立条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无效制度的确立,使得司法机关在处理违法婚姻的时候有明确充足的法律依据,进而改变了以前违法婚姻解除后果等同于合法婚姻解除后果的状况,避免了不必要的法律冲突,从而维护了中国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情形,第十一条规定了可撤销的婚姻。由此可见,我国《婚姻法》在婚姻无效制度的基本构成上,采取了自始无效与可撤销的双轨制,这比对各种违法婚姻采取一律无效、自始无效的单轨制有更大的优越性。虽然新的《婚姻法》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
在由无效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之外的利害关系 人提起的无效婚姻诉讼中, 利害关系人对婚姻的效力并无实体法上的权益,而是基于诉讼法上的规定和理由享有诉权,成为了原告。在民事诉讼关于诉的理论中,当事人对提出的诉请具有“法律上的利益”是引发诉讼的理由,无效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