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民法理论并不认为侵犯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然而,经过学者的深入研究,对侵害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的性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侵害公民婚姻自主权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行为,本文也支持这种观点。
第一,行为人有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
侵害行为主要指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他人婚姻自主的行为。对于消极的不作为是否构成干涉他人婚姻自主权的行为要件,需要进行不同情况的分析:
情况一:子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完全靠家里或其他人提供,生活费的提供者表示如果不按照其意愿来选择结婚对象则不提供生活费。在生活费的提供者有义务给付生活费的情况下,其不作为不构成侵害行为要件;如果没有义务提供生活费,其不作为同样不构成侵害婚姻自主权的行为。没有义务而提供生活费在性质上属于赠予,赠予人可以随时结束赠予,这对于生活费的接受一方并非是胁迫,他可以不接受赠予而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婚姻。
情况二:父母以死相逼或以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来要求子女按其意愿结婚。这种情况下,父母并没有直接干涉子女的婚姻。因为当事人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被干涉,只是他必须在两种情感之中做出选择而已。
第二,造成了他人婚姻自主权被侵害的结果。
主要包括使不想结婚的当事人结婚、想结婚的当事人无法结婚、想和某人结婚但被干涉而只能和他人结婚等等。如果没有造成他人婚姻自主权无法行使的后果,也不能认定侵害婚姻自主权。因为婚姻自主权的实质是保障公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状况,而不是对其他后果进行救济。
第三,干涉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害婚姻自主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这里,应采用直接因果关系说,即干涉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的出现。
第四,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
侵害婚姻自主权与侵害其他民事权利不同,这种侵害行为本质上是对人意志的一种干涉,没有明确的故意不可能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害。
婚内出轨生子抚养归属的确定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有不同的抚养归属原则。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有特定情形时可考虑随父方生活。父母双方可协议抚养归属。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考虑绝育手术、子女状况等因素。还考虑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影
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法院是否会判离婚的问题。案例中的陈某因妻子林某婚前隐瞒精神分裂症病史,婚后治疗效果不佳,咨询律师后可能面临离婚判决。律师强调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并指出坦诚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无共有财产离婚的法律程序和要求,以及共有财产的定义和分类。离婚程序包括双方协商一致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向法院起诉两种情况。共有财产可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的共有人按份额分享权利、分担义务,而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对同一项财产
侵权行为的损害要件包括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7条,如果侵权行为危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