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反映了法律和道德的追求。然而,按照“谁去告,谁举证”的原则,没有过错方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证明对方存在法定赔偿事由的义务。由于我国法律对此规定不完善,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实际案件中出现了一些尴尬。法院在保护无过错方要求赔偿权利的同时,也需要保护涉案方的隐私权,并且不能损害公序良俗。因此,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把握平衡。
在现实生活中,雇佣私人侦探采取化装、跟踪等手段收集证据对案件审理有很大帮助。然而,理论界对此存在争议。我国目前并未赋予私人侦探合法身份,也不提倡通过这种手段取得的证据。除了私人侦探,也有人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受害方取证。无论是谁取证,只要手段合法且符合法律规定,法院都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证据。我们不能因为职业和身份而否定证据的效力,这样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立法精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只要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录像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意味着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音像资料可以作为证据,除非这些资料的取得方法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或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是合法的或者法律所提倡的,主要还要考虑是否违背公俗良序和社会道德。
在进行婚外情调查取证的过程中,配偶的知情权与情人以及涉事方的隐私权之间存在冲突。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私生活中的秘密或私人场所不为他人知悉的权利。然而,私生活并不是没有限制的,任何人的个人隐私都必须在合法、合乎道德和社会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并非绝对无原则的,而是在特定场所或环境中给予保护。对于任何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他人有权检举和反对。在一定范围内了解他人隐私是为了维护个人权利的需要,并不构成侵犯隐私权。侵权法中明确规定,单纯了解他人的隐私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非随意扩散、宣扬或用于其他非法目的,也不会造成损害后果,因此不能视为侵犯隐私权。
婚内出轨生子抚养归属的确定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有不同的抚养归属原则。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有特定情形时可考虑随父方生活。父母双方可协议抚养归属。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考虑绝育手术、子女状况等因素。还考虑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影
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法院是否会判离婚的问题。案例中的陈某因妻子林某婚前隐瞒精神分裂症病史,婚后治疗效果不佳,咨询律师后可能面临离婚判决。律师强调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并指出坦诚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赡养扶助问题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并解释了对应的处理方式。包括女儿出嫁后不赡养、父母再婚后不赡养、分家不公平不赡养、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以及不继承遗产不赡养等问题的处理办法。对于这些问题,主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因
无共有财产离婚的法律程序和要求,以及共有财产的定义和分类。离婚程序包括双方协商一致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向法院起诉两种情况。共有财产可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的共有人按份额分享权利、分担义务,而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对同一项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