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制度既是婚姻关系中法定义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婚姻关系民法属性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保护离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包二奶”现象,家庭暴力问题也呈上升趋势。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家庭暴力、夫妻一方与他人发生婚外情或通奸、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重婚等行为导致的离婚。许多无过错的离婚当事人因另一方的侵权违法行为而遭受严重身心摧残,但却无法得到法律救济。
《婚姻法》规定了侵害配偶权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通过民事制裁手段有效地惩罚重婚、包二奶、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并在经济上予以制裁,为受害一方提供一定的补偿,从而有效保障婚姻家庭关系及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确认侵害配偶权的侵权责任,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首先是违法行为,即通过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方式,违反配偶权保护法律,致使配偶一方享有的配偶身份利益受到损害。
侵害配偶权的损害事实是指配偶身份利益遭受损害的实际情况。
侵害配偶权违法行为与配偶身份利益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即指侵害配偶权的故意行为。当侵权行为具备以上四个要件时,即构成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规定。该法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应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的检查,旨在确保结婚和生育的健康。指定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等。对于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精神病,如果一方患有这些疾病且难以治愈,则
夫妻扶养义务的实现方式、解决途径与刑事责任。当夫妻一方因生活困难等原因需要扶养时,有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发生争议时,可通过人民调解组织或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若一方拒不履行扶养义务,情节严重可能构成遗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刑事责任不免除其继续承担
形式婚姻的定义、特点以及法律问题。形式婚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名义上的夫妻身份,缺乏实质内容,常见于达到特定目的后离婚。形式婚姻有多种类型,包括对外隐婚等。只要男女双方合法登记,形式婚姻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没有合法登记,即使对外表现为夫妻,也只是非法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保护措施。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或生母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为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需明确其生母和生父,禁止并打击危害、歧视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行为,强制生父履行抚养、教育义务,并建立健全的亲属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