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 > 婚约是受法律保护吗

婚约是受法律保护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2261
婚约,也叫订婚。指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所做的事先约定。

在旧中国,盛行订婚。在新中国,我国婚姻法不把订婚作为结婚的法定程序,但婚姻当事人自行订婚,法律不予禁止,也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婚约并无法律上的约束力,只有在双方自愿的条件下才能履行。双方解除即可解除,一方解除婚约也不必取得他方的同意。

我国婚姻法不把订婚作为法定程序,是从确保婚姻自由的原则出发,它的意义在于:

1.不保护婚约,可以防止他人借订婚而干涉婚姻自由。

在旧中国,婚约是婚姻关系成立的必经程序,包办强迫、买卖婚姻常常通过婚约的形式实现。那时,流行着“娃娃亲”、“指腹为婚”等。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法律上不保护婚约,但在农村仍存在着订婚的习惯。其中有些人借给儿女订婚而进行包办、买卖。他们的婚约成了干涉婚姻自由的一种手段。法律上不保护婚约,就可以防止借订婚而干涉婚姻自由。

2.不保护婚约,可以照顾到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青年男女恋爱,是相互了解的过程。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情投意合,确定恋爱关系;志趣不投,不中意,断绝恋爱关系;需要长期了解,然后决定是否确定恋爱关系。恋爱过程有的时间短,有的几年。尤其是早恋的青年男女,一方面缺乏社会经验,考虑问题不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升学、就业、进城、提干等个人条件的改变,可能导致思想变化,影响恋爱关系。这些情况,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法律上不保护婚约,则便于青年男女自由选择伴侣,更加适应恋爱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避免双方或一方不完全自愿的婚姻的形成,以保障婚后生活美满幸福。

3.不保护婚约,是近代以来各国婚姻立法的发展趋势,便于我国法律与国际法律接轨。

我国婚姻法不保护婚约,是实行婚姻自由制度的要求,既有利于贯彻执行婚姻自由原则,又符合当代婚姻立法的发展趋势,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这里应当指出,由于受旧的传统的影响,有的人,包括父母,违反婚姻法的规定,借订立婚约包办儿女婚事,从中索要大量彩礼,讨价还价;有的“媒婆”、“媒棍”借订婚之机从中牟利,索要大量财物。对此,应由人民法院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上缴国库,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夫妻间的扶养关系

    中国《婚姻法》中夫妻间的扶养关系,包括其主体、内容和客体。扶养关系的主体是夫妻,分为扶养权利人和扶养义务人。内容涵盖了扶养权利人所享有的受扶养权和扶养请求权,以及扶养义务人所承担的扶养义务。客体则是这些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只有在扶养义务人不履行义务

  • 婚姻关系的合法性

    中国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男女双方必须登记结婚才能成为合法夫妻。在遗产继承方面,配偶、子女和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未登记结婚的人不是合法配偶,不能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然而,根据《婚姻法》的特殊条款,对于与

  • 赡养扶助问题的常见处理方式

    赡养扶助问题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并解释了对应的处理方式。包括女儿出嫁后不赡养、父母再婚后不赡养、分家不公平不赡养、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以及不继承遗产不赡养等问题的处理办法。对于这些问题,主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因

  • 婚姻法对订婚的法律地位

    婚姻法的法律地位与订婚的关系。旧中国时期,订婚是婚姻成立的必要程序,但新中国婚姻法不将订婚视为法定程序,仅允许婚姻当事人自行订婚,不受法律保护或干涉。其原则在于确保婚姻自由、防止包办干涉和考虑男女恋爱中的变化等。与此同时,婚姻法符合国际立法趋势。针对

  • 一、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 婚姻法第三十三条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特别规定
  • 新《婚姻法》引发了一系列新案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