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失效的第一种情形是指当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拒绝要约可以包括明确表示拒绝,或对要约进行了修改、限制或扩张的情况。
一旦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要约的通知,要约即因被拒绝而终止效力。即使在承诺期限内受要约人又表示同意,其意思表示也被视为发出的新要约。
要约失效的第二种情形是指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只要撤销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要约即失效。
要约失效的第三种情形是指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的情况。要约的有效期限即为受要约人可以承诺的有效期限。当该期限届满时,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即失去效力。在该期限届满后,受要约人又表示接受要约的,该意思表示不被视为承诺,而只能被看作是一种新要约。
要约失效的第四种情形是指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对要约进行修改后的“承诺”被视为受要约人对要约人发出的新的要约,这意味着对原有要约的拒绝。
公告与要约的关系。根据合同法规定,公告只有在符合要约的要件和规定时,才能被视为要约。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内容需具体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约束。而公告邀请则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如商业广告等。因此,不是所有公告都能视为要约。
要约承诺的生效要件,包括要约人的资格和行为能力、要约的意图、要约的对象以及要约的内容。有效的要约必须是特定人发出的,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向希望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且内容具体确定,包含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不是的,要约的约束力也是有期限的。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要约的失效,也可以称为要约的消灭或者要约的终止,指要约丧失法律效力,要约人与受要约人均不再受其约束。要约人不再承担接受承诺的义务,受要约人亦不再享有通过承诺使合同得以
网店商品展示行为是要约,生成订单并付款是一项承诺,那么合同已经成立,买受人可以要求商家继续履行合同。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