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进行房屋建筑时没有相关手续,不符合安全标准而施工,造成一人死亡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按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处罚。实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安全事故,
2024-12-02
要看伤情鉴定结果,被打后可以申请伤残鉴定,构成轻伤级别才会量刑。《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谓必要限度是指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卫强度。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是防卫过当。防
2024-12-02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6岁的未成年人是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当事人只是在现场没有参与强奸行为的,一般是不需要承刑事责任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
2024-12-02
销售假药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并不意味着无罪,取保候审的结果仍然会根据刑法对销售假药的量刑进行判决。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部门掌握了重要的证据,可以收回取保候
2024-12-01
卖假药会被判刑,但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可能不会被判刑。根据刑法规定,销售假药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2024-12-01
一家实体保健品店因销售假药而被抓,负责人将面临刑事指控并可能被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销售假药的量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
2024-12-01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被告人必定不会被判刑。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与最终的判决结果没有直接联系。取保候审只能表明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较小,但并不代表其无罪。在我国
2024-12-01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将受到刑罚。如果没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金。而如果
2024-12-01
擅自伪造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的客体是国家对注册商标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专有权。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他人注册的商标标识也是侵犯他人注册商
2024-12-01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他人轻伤以上的行为。对于故意伤害导致他人轻微伤的行为,一般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
2024-11-30
抢劫罪比抢夺罪更重,因为抢劫罪中包含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抢劫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2024-11-30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定罪量刑主要区别在于侵犯的对象不同。抢劫罪不仅侵犯财产权,还侵犯人身权;而抢夺罪只侵犯财产权。根据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
2024-11-30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规定,赌博的刑事或行政拘留取决于赌博的情节。如果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那么将受到行政拘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的规定,
2024-11-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犯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犯罪行为涉及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并且严重破坏
2024-11-30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被视为主犯。犯罪集团是由三人以上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对于组织、领
2024-11-30
学术造假和职称使用假学历的处罚方式。学术造假需采取道德、体制和法律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我国学术造假主要由于评价体系不合理和学风道德问题导致。法律上,学术造假尚未有明确处罚,但侵犯知识产权需承担经济赔偿等责任。对于使用假学历,若未进行非法活动,则违反行
言语激怒导致打架的责任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实施打人行为的人承担责任,若双方参与打斗,双方均需承担责任。同时,对于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此外,还涉及到民事侵权和刑事责任的问题,如赔偿医疗费和护理费等合理费用,
窝藏吸毒罪的判决依据及处罚。根据《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犯窝藏吸毒罪的人将受到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处罚。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如单纯的容留行为、以牟利为目的的容留行为以及以贩卖毒品为目的的容留行为,将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最高人民
关于威胁恐吓骚扰的立案程序、恐吓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处罚以及应对方法。当某人受到恐吓威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将进行立案调查。恐吓行为包括死亡威胁、诈弹威胁等,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受害者应了解威胁者的身份和原因,并评估威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