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可以被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承诺的撤回是指受要约人表明不接受承诺以使其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由于承诺一经送达要约人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刻成立,因此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在承诺通知到达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如果撤回承诺的通知晚于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则承诺已经生效,合同已经成立,受要约人便不能撤回承诺。
受要约人在接到要约后,若表明不同意与之签订合同,则拒绝了要约。在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然而,受要约人的通知中可能明确地说明拒绝要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有的通知中,既没有说明接受要约,也没有明确拒绝要约,也没有明确提出反要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该通知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搞清楚受要约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例如,回复中仅仅是询问价格是否会降低,是否能提前几天交货等,这种答复不足以证明受要约人拒绝了要约。
如果受要约人的回复没有作出承诺,但提出了一些条件,要约人在规定期限内仍未作答复,可以视为拒绝要约。按照商事通则的解释,视为“默示拒绝”。商事通则对默示拒绝还举了一个例子:甲收到了乙发出的要约,其中规定该要约两周内是不可撤销的。甲通过邮件回复提出了部分不同的条件,对此乙不予接受。尽管离期限届满还有几天时间,但甲可能不再承诺原来的要约,因为通过发出反要约,甲实际上默示地拒绝了原来的要约。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应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若要约未确定承诺期限,则承诺应根据以下规定到达:
(一)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要约以信件或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从信件载明的日期或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若信件未载明日期,则从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若承诺无需通知,则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承诺期限的法律后果。合同中约定了承诺期限,若受要约人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承诺,要约将失效,合同不成立。承诺应以通知方式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起点计算上,如果是信件方式,从邮戳日期开始计算;如果是电报或电话等方式,从要约到
关于承诺迟到在法律上的后果。在《合同法》规定下,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的承诺,如果因非自身原因导致迟到,仍可视为有效承诺;若是自身原因导致,原则上不被认可,但要约人可以选择接受。此外,对于不在规定范围内的迟到承诺,建议适用相关规则。承诺是合同成立的
法律中承诺合同的效力问题。首先确定了承诺生效的标准,即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并详细解释了承诺生效时间的判断依据。接着阐述了承诺迟延和承诺撤回两种情况,包括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操作要求。承诺的生效时间以到达要约人时为准,承诺撤回必须在承诺生效前进行。整体
客运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合同主体、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以及特殊成立要件。客运合同必须通过要约和承诺方式达成合意,并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