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迟到的法律后果
时间:2025-06-06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合同的订立往往要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过程,对于其中的承诺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当承诺迟到之后对于相应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
根据《合同法》第29条规定,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否则该承诺仍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该承诺将被视为新的要约。
受要约人迟到的承诺
根据《合同法》第28条规定,如果受要约人因自身原因导致承诺迟到,原则上其承诺将不被认可。然而,要约人可以选择及时接受迟到的承诺,并将其视为新的要约。要约人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这个新的要约,即迟到的承诺。
未包括在《合同法》规定范围内的迟到承诺
需要指出的是,《合同法》的规定似乎没有涵盖所有迟到的承诺情况。例如,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但由于无法在剩余期限内及时送达要约人而导致承诺迟到,这种迟到的承诺并不在《合同法》第28条和第29条的调整范围内。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迟到的承诺应该适用与《合同法》第28条规范的迟到承诺相同的规则。
合同上承诺应具备的条件
承诺的定义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一旦承诺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成立。要约人有义务接受受要约人的承诺,不得拒绝。
承诺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产生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 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3. 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 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规定承诺的期限的法律后果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承诺期限的法律后果。合同中约定了承诺期限,若受要约人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承诺,要约将失效,合同不成立。承诺应以通知方式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起点计算上,如果是信件方式,从邮戳日期开始计算;如果是电报或电话等方式,从要约到
-
承诺迟到的法律后果
关于承诺迟到在法律上的后果。在《合同法》规定下,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的承诺,如果因非自身原因导致迟到,仍可视为有效承诺;若是自身原因导致,原则上不被认可,但要约人可以选择接受。此外,对于不在规定范围内的迟到承诺,建议适用相关规则。承诺是合同成立的
-
既属于诺-成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的合同类型
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既属于诺-成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的特点。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合同,其区别在于产生法律后果和成立与生效时间不同。买卖合同是典型的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不要求必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实践合同则必须交付标的物合同才
-
迟到的承诺的法律后果
迟到的承诺的法律后果,包括其定义、原因、法律规定以及效力和法律适用。受要约人因某种原因在承诺期限内发出的承诺通知迟到,如果要约人未及时发出迟到通知,则该承诺具有效力,合同成立。此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此问题也有相关
-
欠缺合同要件的后果
-
代理关系的法律效力
-
建设工程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