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形式的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直接对话或者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来订立合同。口头形式的合同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现代合同法之所以推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合同的口头形式无需当事人事先约定。
凡是当事人没有约定或法律没有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来订立。
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以口头语言表示意思而不使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在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情况下,只要当事人达成一致,口头合同都是有效的。口头合同在即时清结的交易中非常常见。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但缺点是在合同纠纷发生时难以提供证据,很难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此,《合同法》征求意见稿曾规定,不动产转让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涉外合同和价款或报酬超过10万元的合同,除即时清结的合同外,也应采用书面形式。法律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应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然而,鉴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例如10万元在深圳、上海的经济往来中并不算是巨额数额,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属于巨额数额。因此,《合同法》第10条修改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改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和价款或报酬在当事人认为数额巨大且无法即时清结的情况下,不适宜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否则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将面临举证困难。
主张方败诉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举证困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种类、证人证言以及合同约定的录音、录像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原告方在举证时,首先应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在口头协议产生纠纷并进行协商解决阶段,受损方的证据搜集至关重要。
在亲友之间进行口头约定时,通常不会签订书面协议。针对这类口头协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 慎重选择合同相对人,并重点考察其诚实信用状况,进行资产考察;
- 应找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口头协商;
- 如果发现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合同,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
- 在合同履行期间,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并留下相关证据;
- 对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约,以规避潜在的道德风险。
如果双方当事人长期通过口头协议进行合作,可以在后续履行口头合同时,通过书面、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方式进行沟通。这些文件、信函、意见和信息沟通都可以作为口头合同的有益补充和证明。在亲友之间进行口头约定金额较大的借款合同时,如果因情面原因仅进行口头协议,并且没有第三人在场,最好能妥善保存银行提供的各种票据,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
赠与合同与赠与行为的区别。赠与合同要求双方达成一致意思,签订合同形式且赠与需无偿。而赠与行为则不需签订合同,可通过口头约定等方式完成,本质也是无偿性。两者在法律效力和成立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合同法规定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自愿订立合同,但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合同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如果法律要求书面形式则必须采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律师审查合同有效性不仅看签
合同公证的作用和效力。合同公证旨在审查合同内容和双方资格,确认合法合同的法律效力,排除非法合同的错误效力。公证并非合同必要形式,但能提高合同证据效力和履行保障度,规范、引导、监督当事人依法签订合同,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合同公证范围广泛,包括多种类型的合
艺术品市场的经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期限、合作内容、作品的价格、质量、规格及数量约定,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全权代理乙方所有原创作品的市场销售及市场推广,并承担衍生作品的制作费用。乙方需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并遵守协议规定。双方共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