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以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而不使用文字表达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根据《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口头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即法律不要求采取一定形式和手续的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采取书面形式,是指以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口头合同并不需要特定的书面形式,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口头合同在即时清结的交易中非常普遍。例如,集市的现货交易、商店里的零售等一般都采用口头形式。口头合同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可以简化手续、方便交易提高效益。
然而,口头合同也存在一些缺点。当口头合同发生争议时,由于缺乏书面凭证,当事人很难取证证明合同的存在及合同关系的内容。这使得合同纠纷的责任难以确定,当事人孰对孰错很难划分。
因此,在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和标的数额较大的合同中,不宜采用口头形式。根据《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以及价款或报酬达到一定数额的合同,除即时清结的以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东西部、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数额巨大的合同,其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合同法》第10条修改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改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以及当事人认为数额巨大、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都不宜采用口头形式,否则在合同纠纷发生时,举证将会面临困难。
口头协议的合同成立时间及其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在承诺生效时成立,口头合同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具有法律效力并受法律保护,如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同时提到了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时间的规定。
《合同法》关于合同形式的规定,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时,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此外,还解释了书面形式的具体含义,包括合同书、信件及数据电文等。文章也提到了中国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书面形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适用范围。虽然口头协议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容易被否认或无法证明其存在。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法律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口头协议适用于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合同的情况,但对于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类型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口头协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合同形式之一,但需要有其他证据来佐证其内容。只要口头协议满足一定条件,如内容合法、协议订立手段正当、双方非恶意串通等,就具有法律效力并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