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是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旨在有效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了解不足,可能会对债务的偿还产生疑虑。因此,债权人会要求债务人或第三方提供担保。担保主体可以是债务人本身或第三方。
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担保问题。例如,在对外业务合同中,通常会约定定金或抵押条款。当借贷银行资金时,银行可能要求以抵押或保证等方式提供担保。此外,公司可能以公司名义为合作伙伴、控股公司、母公司、子公司甚至股东、董事等提供各种类型的担保。对公司而言,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是一项重大事务,必须遵守严格的决议程序才能生效。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担保问题尤为重要。法律对上市公司的担保问题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应予以充分重视。
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是一种隐性债务,对企业的资本运作(如并购重组等)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的选择。同时,存在隐性债务会对企业参与融资、业务合作等社会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也可能影响财务支付能力等关键问题。因此,在对外提供担保时需要非常谨慎。
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
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提供一定财产作为抵押物,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抵押物折价或拍卖抵押物的价款受偿。
质押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债务人提供的第三方以书面合同的方式,转让债务人或第三方提供的动产或权利的占有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是指根据担保法第84条的规定,债权人按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定金是指合同一方为了担保其债务履行,向对方支付一定金额或其他替代物。根据担保法第89条和合同法第115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作为价款抵扣或收回。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关于购房定金比例的合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购房定金比例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视为定金,不享有定金的法律效应。如果由于开发商原因未能签订合同,开发商应按规定返还定金并退还超出部分金额。
合同解约定金退还时间的规定。根据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合同解约定金的退还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一般合同解除后应返还解约定金。定金的适用需符合主合同有效、实际交付等条件。同时,《担保解释》对定金罚则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如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不完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适用范围。虽然口头协议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它们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容易被否认或无法证明其存在。对于某些类型的合同,法律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口头协议适用于法律没有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合同的情况,但对于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类型
甲方和乙方等联营单位共同出资建立公司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营宗旨、项目和范围,联营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核算方式,联合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联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等条款。甲方以厂房等资产作为投资,明确投资金额和折旧率。双方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