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阶段
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阶段,对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等重化工产品需求上升,从而相应地带动土地供应的需求;
(2)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
从我国所处的城市化阶段看,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农民进城,一亿农民工进城,各地对市政、道路、交通、房地产、水、电、文化、教育、卫生等需求普遍高涨,从而也必然造成对土地供求紧张;
(3)土地需求的猛升
从我国个人消费结构升级看,已从万元级商品提升至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级阶段,住房和汽车成为这一阶段的消费热点,改善住房条件要土地,发展汽车要道路等等,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需求的猛升;
(4)土地供求矛盾缺口增大
2003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外资、民资等投资热情上涨,同样也必然拉动对土地供应的需求,令各地的土地供求矛盾缺口增大等等。
上述四大热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需求。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中曾经经历过三轮圈地热,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中用地(土地使用者)主体的多样化,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又改革了供地政策,对一些营利性的用地项目实行公有土地有偿使用,政府通过出让公有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制度规定办法。推出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初衷主要在于:一是地方政府将50~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可增加地方可支配的财政收入,集中起来可以办些大事,以改善地方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二是将后50~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收取,将可遏制些过度扩张的土地需求等目的。
应该说,总体上看土地出让金的出台,既基本适应上述四大热潮带动的土地需求,同时,也为政府,特别是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集聚了一笔巨额的可支配财力。而且,配合了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由国债形成的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累积的积极效应。进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为推进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1992年至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10000多亿元,其中近三年累计达9100多亿元。浙江省在2003年有820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等。
划拨土地的公证程序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相关法律规定。虽然划拨土地可以进行公证,但公证并不能证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完成。转让以划拨方式取得的房产需经过政府审批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特殊情况下,政府决定可不办理出让手续的,转让方需按规定处
土地转让制度的转变,采用按年度缴纳土地使用费的方式以适应可持续发展。该制度将土地出让金转化为土地使用费,并制定了土地价格评估机制和征缴办法。计费方法与占地面积、占地时间和单位面积计费标准相关,按年度缴纳可以降低房价,打击炒房行为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
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关系,以及拥有产权商铺的优缺点和产权商铺的投资回报率。房屋产权包括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商铺产权期限需关注土地使用权到期问题,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可重新获得土地使用权。拥有产权商铺具有自由买卖、价值增值等优点,但单价较高、总价昂
划拨土地的他项权证办理程序。首先需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再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手续。划拨土地可办理产权证或国土证,过户需缴土地出让金。之后进入押阶段,办理他项权证,办理时间约10天。最后进行他项权利设定登记,确保他项权利的合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