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新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时,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即劳动局进行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第五十五条 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集体合同首先具有一般合同的共同特征,即是平等主体基于平等、自愿协商而订立的。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除此以外,集体合同还具有其自身特征:
集体合同是由特定的当事人订立的协议。在集体合同中,一方是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另一方是用人单位。至少一方必须由多数人组成的团体,特别是职工方必须由工会或职工代表参加,才能成立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集体合同中,劳动标准是核心内容,对个人劳动合同起制约作用。
集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均衡,基本上都是强调用人单位的义务,如为劳动者提供合法的劳动设施和劳动条件。
集体合同采取要式合同的形式,需要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登记、审查、备案方为有效。
集体合同受到国家宏观调控计划的制约。就效力来说,集体合同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规定的职工个人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集体合同是一项劳动法律制度。
集体合同适用于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
集体合同的订立主要通过劳动关系双方的代表或双方的代表组织自行交涉解决。
经法定程序订立的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约束力。
集体合同制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概念和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的考察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合同应与劳动合同一起签订,用人单位不得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员工失业损失赔偿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问题、试用期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需承担的责任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