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的规定,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储存保管的货物的品名和品种。这些货物可以是特定物或特定化的种类物,由保管方代为保管,但所有权归存货方所有。在合同有效期届满时,保管方必须将原货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存货方。仓储保管合同的标的物仅限于动产。
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货物的数量、质量和包装。货物的包装由存货方负责,如果有国家或专业的标准,应按照这些标准执行。如果没有相关标准,应在保证运输和储存安全的前提下,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
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货物验收的内容、标准、方法和时间。保管方的验收项目包括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外包装状况,以及质量情况(无须开箱拆捆直观可见可辨)。对于包装内的货物品名、规格和数量,以外包装或货物上的标记为准。如果外包装或货物上没有标记,以供货方提供的验收资料为准。散装货物的验收应按照国家或合同规定进行。验收期限为国内货物不超过10天,国外货物不超过30天,除非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验收期限指的是自货物和验收资料全部送达保管方之日起,至验收报告送出之日止。
由于仓储保管合同涉及的货物种类繁多,一些货物由于其性质需要特殊的保管条件或保管方法。因此,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货物的保管条件和保管要求。
货物进出库是仓储保管合同业务的基础。在货物进入仓库时,应进行清点检验和接收工作。根据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仓库应安排相应的储存保管业务。对于大宗物资和危险物品的新品种入库,存货方应提前告知保管方数量和特性,以便做好接收准备。货物出库时,应按照先进先出或易坏先出的原则发货,否则由保管方承担损失责任。货物出库可以通过存货方自提、用户自提或保管方送货上门等方式进行,但都必须进行面对面的交接手续。如果保管方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交货,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存货方已通知货物出库或合同期已到,由于存货方的原因不能如期出库,也应承担违约责任。由于存货方调拨凭证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由存货方负责。运输方式由保管方代办的,保管方应向运输部门申报运输计划,并办理托运费和发运手续。
损耗标准是指货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货物本身性质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数量的减少、破损或计量误差。损耗标准可以由主管部门规定,也可以由合同当事人商定。损耗的处理是指对实际发生的损耗进行划分经济责任,并对实物进行处理。例如,在货物验收过程中,如果在途损耗没有超过货物自然减量标准和规定的磅差范围,仓库可以按实际验收数验收入库。如果超过规定的范围,应核实并记录,并按照合同规定处理。
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货物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计费项目、标准和结算方式。计费项目应按照仓储保管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也可以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存货方通常应按月支付保管费用。
根据《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的规定,如果保管方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接货,或者存货方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入库(包括超过规定的储存量),都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保管方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交货,或者存货方已通知货物出库或合同期已到,由于存货方的原因不能如期出库,也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必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除非合同另有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为违约所涉及货物的3个月保管费(或租金)或3倍的劳务费,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违约方的行为导致对方遭受经济损失,违约方还应以赔偿金的形式补偿差额部分。
合同的有效期限即货物的保管期限。如果存货方过期不取走货物,应承担违约责任。然而,有些仓储保管合同可以不规定期限,只要存货方按日或按月支付保管费用,即可继续存放。
如果保管方或存货方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提前通知对方,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因此,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提出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期限。
仓储保管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争议的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关于出口代理的协议书。甲方同意乙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活动,签订外贸和购销合同,提供谈判场所、通讯便利、出口业务咨询等。乙方需遵守法律和政策,承担自身业务费用,并保障提供的出货资料真实有效。双方需严格执行协议,因外商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时甲方
仓储合同的定义、详细内容、主体、订立过程以及签订注意事项等。仓储合同是存货人与保管人之间的约定,涉及货物的储存、保管、验收以及相应的费用和责任。合同中需特别注意危险物品的储存和验收标准,违反合同规定可能会导致赔偿责任。同时,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核实保管方
仓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预防仓储合同纠纷。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生效时间和交付时间、仓储保管人的资格以及货物品名、种类与数量的准确性。此外,货物所有人有随时检查或提取样品的权利,行使该权利有助于避免纠纷。对方违约时,可采用
甲乙双方就培训合作达成的一致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时间、费用、付款方式、责任与义务等。乙方自愿参加甲方举办的培训课程,并同意遵守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双方对合作方式、权益份额、学员纪律、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此外,还规定了补充协议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