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如果当事人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因他方根本违约或者经催告仍不履行义务而解除合同,根据解除的效力不同,赔偿责任也有所区别:
1) 如果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
2) 如果解除溯及既往,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我国法律承认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并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这意味着合同解除后,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以下是该规定的理由:
如果合同解除只是使未履行的合同不再履行,不得请求赔偿损害,那么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受到的损害就无法补救。
如果合同解除只是恢复原状,那么非违约方订立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因相信合同能够履行而作准备所支出的人力、物力,以及为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就得不到补偿。
在协议解除合同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因解除合同受了损失,如果获利的一方不赔偿对方当事人因解除合同受到的损害,就不符合公平原则。例如,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规定了解除合同后的费用分配。
在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合同不能履行而解除的情况下,债权人不能直接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如果债务人不承担解除合同的赔偿责任,债权人的损失将无法得到弥补。因此,合同解除后,如有一方的过错导致另一方受损,有过错的一方应向受害方赔偿损害,不能因合同解除而免除其应负的赔偿责任。
员工未签合同导致公司损失的法律责任和解决方案。包括员工过失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问题,员工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失赔偿,以及未签合同导致单位的风险。如经济补偿金、失业损失、劳动合同解除、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制定规章制度并确保劳动者知悉,以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责任的适用问题。合同解除后,已履行部分的合同关系不受影响,违约金责任仍然适用。租赁合同的继续性特征导致解除前后的租赁合同在理解上可拆分为两个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解除后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赔偿性违约金具有补偿损害的功能。对于迟
协议终止合同后是否还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解除不影响违约责任,解除合同与违约责任可并存。合同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仍然适用,非违约方可根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特别是针对合同违约方主张解除合同的限制。合同解除分为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约定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以及因违约行为导致合同解除等情形。作为违约方,不能主张解除合同。合同法定解除条件包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