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按照提前还款时未结余额的2%-5%计算,比如100万贷款,提前还贷后,还剩下50万没还,那么要交1万-2.5万的违约金;
2022-04-15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在诉讼时效内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债务人。(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如果有人借你的钱迟迟不能归还,而你或许对借出去的钱不放心或的确急需,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以“婚娶葬祭”急需高额资金为由,向对方要回借款。
2022-04-15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民间借贷中,出借方特别要注意不要出现复利的计息形式。
2022-04-15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022-04-12
实践中,多数法院也对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效力予以承认。因此,在民间借贷合同中,应当允许当事人就逾期还款约定违约金,作为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2022-04-12
借款人只需承担还款付息等民事责任。但如果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实施了诈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可构成贷款诈骗罪,可能会被抓。
2022-04-12
在该范围内的利息,属于合法的利息;但如果超过该范围的,超过部分的利息属于高利贷,是违法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
2022-04-11
如果有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则由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人继承;没有的,则一般由其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2022-04-11
1、房屋抵押给银行借款后合同违约了,一般银行第一次没有还款,银行会提醒到本人及时还款罚息。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负担。 3、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
2022-04-11
约定利率过高的,法院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作出认定。《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
2022-04-09
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2022-04-09
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第六百七十八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本院具有管辖权的证据;
2022-04-09
由于对方起诉,所以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欠款人之后仍不按约定还款的,对方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权。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2-04-08
民间借贷能否约定违约金,对此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法院处理这类案件时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持肯定意见的认为,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在借贷中约定违约金,那么这就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应当承认其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
2022-04-08
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2022-04-08
欠债不还的法院执行程序。当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申报财产、查询财产情况并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对于失踪的债务人,债权人需通过法院起诉程序,经过公告传唤和缺席判决后,可采取拍卖债务人财产的方式来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多年前的欠款能否追回的问题。需要采取法律行动解决,并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二年,但也存在特殊情况。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若自愿履行则不受时效限制。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并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