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393条的规定,当储存期限届满后,如果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没有提取仓储物,保管人有权催告其在合同期限内提取。如果逾期不提取,保管人可以提存仓储物。
提存是指在以下情况下,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履行或其下落不明,或多人就同一债权主张权利,债权人一时无法确定,导致债务人难以履行债务。在经过公证机关证明或法院裁决后,债务人可以将履行的标的物提交相关部门保存。
提存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一般情况下,一旦提存完成,即视为债务人已履行其义务,债权债务关系即告终止。债权人享有向提存物的保管机关提取标的物及其孳息的请求权,但需要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损毁灭失的风险,并支付提存所需的保管或拍卖等费用。此外,提取请求权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未行使将会消失。
提存机关的确定问题。国外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提存机关,一般为法院或指定的银行、信托商行等。在中国,有人认为公证机关可以处理提存事务,但也有人认为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提存机关,因为提存涉及法律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能力更强
债务人提存的法律效力,包括债务消灭、风险承担和孳息归属、提存物领取权限以及对债权人领取权的限制等。提存是当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导致无法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其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制度。在特定情况下,如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下落不明、死亡或丧失
债务人提存后的义务和程序。债务人在提存后需及时通知债权人,除非无法联系到债权人。提存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债权人无法受领给付、提存物适合保管等。债务人需履行通知义务,通知内容包括提存物相关详情。不符合提存条件的物品可申请拍卖,将所得价款提存。
此外,债务人应提交有关债务证据,以证明提存申请载明的提存物确系其所负债务的标的物,并还应提交有关债权人迟延或者无法向债权人清偿的相关证据。对债务人的提存请求经审查符合提存条件的,债务人应向提存机关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存标的物,提存机关应予接受并进行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