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提存的物品范围仅限于货币、有价证券、票据、提单、权利证书、贵重物品以及其他适宜提存的物品。由于房产属于不动产,因此不适宜作为提存的标的物。
债务人应向清偿地的提存机关提出提存申请。该申请应包括提存的原因、标的物的种类和数量、标的物受领人的姓名、地址或者不知谁为受领人的理由等基本内容。此外,债务人还应提交相关债务证据,以证明提存申请中所述的提存物确实是其所负债务的标的物,并且还应提交与债权人迟延或无法清偿相关的证据。提存机关应对债务人提交的提存申请和相关证据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应予提存。
如果债务人的提存请求经过审查符合提存条件,债务人应向提存机关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存标的物,提存机关应予以接受并进行妥善保管。
提存机关在收到提存申请和提存物后,应向债务人颁发提存证书。提存证书与清偿受领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在进行提存时,债务人应附上提存通知书。提存完成后,应将提存通知书送达给债权人。关于通知的义务由谁承担,在立法上有不同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2条的规定,除非债权人下落不明,否则债务人应及时通知债权人或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原因如下:
首先,履行合同义务本来就是债务人的责任,债务人通过提存通知告知债权人已履行合同义务的具体表现。
其次,由于提存并非直接清偿债务,债权人往往不知情,法律规定债务人应及时通知债权人,使其能够及时到提存机关领取提存标的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和损失。
最后,债权人和债务人在交易过程中有相互接触和联系,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情况了解程度较提存机关更为深入,因此由债务人履行通知义务更为合适。
然而,《合同法》对于债权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如何通知以及由谁通知并没有明确规定。
总之,在实践中,提存一般由债务人将标的物进行提存,然后由提存机关发出通知,要求债权人前来领取提存物。通常情况下,提存机关的保管费由债权人承担。
提存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包括债权人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死亡或消失等情形。提存的条件包括提存人具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提存之债真实合法、存在适宜提存的标的物以及提存标的与债的标的相符等。在满足这些条件和原因时,债务人可以向公证处申请提存。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各种条件,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等。此外,还涉及委托合同的终止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情形。
关于提存的法律规定。在债务人履行义务时,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给有关部门,认定债务已履行。提存产生的费用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的财产收益归债权人所有,风险责任也由债权人承担。此外,合同法的某些规定如不变期间不适用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文章详细阐述了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等。同时,也介绍了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义务,如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等。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