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履行是指在债务人未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强制债务人实际履行合同义务的方式。
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一方未支付价款或报酬,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如果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以下情形除外:1、法律或事实上无法履行;2、债务的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补救措施是指债务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在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强制债务人实际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可以要求债务人采取的补救措施。
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一方履行合同义务的质量不符合约定,应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如有其他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具体方式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和适用定金罚则等多种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如果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应承担双倍赔偿责任,即按照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进行赔偿。
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如果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不能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买方支付首付款后因房贷政策变化导致不符合银行按揭贷款条件而主张解除合同的情境,指出买方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房贷政策变化并不属于不可抗力,可能被视为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对于一套房的买卖,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在二套房买卖或限
土地使用租赁合同的签订及相关内容。合同明确了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承租方需合法经营,不得擅自转租或改变土地状况。合同还规定了费用承担、合同解除条件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民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多种情形下解除合同,包括不可抗力、一方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债务等。对于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但需提前通知对方。新的民法典可能导致与之冲突的法律规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