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一旦合同终止,合同将失去法律上的效力。在没有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原债权人将无法主张合同债权,债务人也不再承担合同义务,债权债务关系将被认为已经消灭。同时,合同关系的终止也会导致合同的担保及其他附随义务关系的消失。例如,抵押权、违约金债权和利息债权等与主债权具有相同的效力,也将被认为已经消灭。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债权人应当将负债字据返还给债务人。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字据已经灭失,无法返还,他应当向债务人出具证明债务已经消灭的文件。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通知是指当事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将合同终止的相关事宜告知对方当事人。
协助是指当事人一方配合另一方完成善后工作。
保密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终止后不向外泄露对方当事人的秘密。
合同终止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其效力:
此外,以下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合同终止及后合同义务的相关内容。合同终止后,会产生后合同义务,其特点主要是法定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当事人应遵守这些义务,以维护合同关系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问题。一些用人单位随意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导致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为此,《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终止进行调整,取消约定终止条件的规定,新增了法定终止情形,并规定了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不应以自己的行为阻止
交货延迟是否能导致合同解除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供货方逾期交货,需货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的效力包括终止履行、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解除权的行使需要按照法律规定通知对方,并从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
委托合同终止的法定条件,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和企业破产等情况。其中,死亡包括自然人的真实死亡和宣告死亡以及法人的终止。同时,双方可以通过约定来排除或限制规定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