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债权是基于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债权人)向对方当事人(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合同债权是相对权,存在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债权人对于给付标的物或者债务人的给付行为并无支配力。合同债权不具有典型的社会公开性,其他人难以知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4、75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或者撤销权来维护受损害的合同债权。损害债权人的行为包括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这是我国法律上首次明确涉及到损害合同债权的情况。
除了合同债务人的损害行为外,还存在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对合同债权的损害。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的批复中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在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后,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损害行为也会对合同债权造成损害。
损害合同债权行为可以分为合同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和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损害行为。
1. 合同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包括直接的违约行为和与违约相关的其他行为。直接的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债务人违反合同约定,对合同债权造成损害。与违约相关的其他行为包括合同债务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如“一物二卖”行为、无偿转让责任财产等。这些行为既是违约行为的成因,也是损害合同债权的相关因素。
2. 合同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具有与特定合同关系的不可分离性,直接导致合同债权的不能实现。
3. 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竞合,既符合合同特别法上的违约行为构成要件,又符合一般侵权法规定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4. 合同债务人对合同债权的损害应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合同债权损害的法律救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合同债务人违约行为损害合同债权的救济:根据《民法通则》第111条和《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 对其他利害关系人损害合同债权的救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其他利害关系人损害了当事人基于合同债权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应由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其他利害关系人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法对损害合同债权行为的法律认识和救济措施,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同货物的运费计算标准,包括按货物毛重、体积、价值或件数等计算方式。班轮运费由基本运费和附加费组成,计算公式为运费 = 重量吨(或尺码吨) × 等级运费率 × (1 + 附加费率)。此外,货主和船公司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议定运费。
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实质条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类型和标准种类范围等,并强调了明确这些条件的重要性,以确保合同履行的准确性和解决争议的依据。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如何降低涉外经济合同签订的风险,包括增强风险意识、审查辨别往来票
合同主体缺乏合同资格和实际履行能力所带来的风险,如皮包公司名义签订合同骗取货物的情况。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超越代理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债务中的漏洞以及恶意履行合同债务等问题。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警惕对方提供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有效,明确代理人的权限,注意
企业资金不足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企业自身发展资金不足,投资或项目失败会导致债务纠纷;合同诈骗会导致资金损失且可能无法追回;合同不明确也会引起纠纷,实现债权的过程漫长且代价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