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

时间:2024-10-27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446
【合同诈骗罪概念】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和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目的犯性质

合同诈骗罪属于目的犯,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非法占有是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必要要素,对于确定合同诈骗罪的成立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诈骗罪目的的非法占有

合同诈骗罪目的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有意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意图全面剥夺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或剥夺他人对财产的控制、使用和收益权。若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债务无法偿还,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正确理解和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学术界普遍认为,只要使用了刑法规定的欺诈手段,原则上应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然而,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紧密相关。因此,在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了要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条所规定的行为类型,还必须考虑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主观非法占有目的

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查证和认定行为人的主观非法占有目的。由于侦查技术和侦查人员能力的限制,许多诈骗案件无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的主观非法占有目的呢?尽管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并非完全无法把握。目的作为行为人意欲实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只有通过客观行为的外化才能成为法律评价的对象。因此,根据行为人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并以此对其行为进行定性。

全面综合考虑客观因素

然而,仅凭客观表现的某一方面还不足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我们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和担保真伪,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实际行动,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未履行合同的原因以及事后行为人的态度等客观因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刑事责任及相关知识。合同诈骗罪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依据情节轻重划分。此外,《刑法》修正案七对合同诈骗罪进行了补充,特别涉及到传销活动的相关规定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 虚增工程量是否构成合同诈骗
  •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