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法律规定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法律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4-07-2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479
合同诈骗在经济市场是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段,它的重点在于合同存在欺骗行为导致造成损失,本来合同时用来保障合法利益,却成为一种犯罪的方式。那么,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法律规定是什么?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来告诉你吧!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构成合同诈骗罪,若数额较大,将受到刑事处罚:

情形一: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情形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情形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人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情形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情形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受到更严厉的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审查和履行

    公司管理制度中的合同审查与履行过程。合同签订需由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参与,遵守法律原则和统一文本,明确各方权责。合同审查需经多层审批,包括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等,必要时需上报主管机关或鉴证。合同履行需遵循法律约束力,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如遇变更或解除合同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 单位不履行口头合同的起诉程序
  •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