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之认定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之认定

时间:2024-02-22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74

我国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问题的探讨

引言

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然而,对于合同诈骗罪成立后合同的效力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理论界对此问题较少涉及。本文旨在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合同的效力问题

在1997年《刑法》实施之前,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1993年《经济合同法》第7条规定:“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这表明,合同诈骗罪成立后,合同当然无效。虽然该观点在我国《合同法》实施之前是合法的,但从《合同法》的角度出发,该法第54条第3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这意味着,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并非当然无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变更,或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只有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情形下,合同方属当然无效。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应当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除损害国家利益的属无效合同之外,其余合同应属可撤销合同。例如,甲与乙签订合同购买原材料,而乙实际上并不打算交付原材料,只是想骗取甲的货款。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第4项的规定,乙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此时认定合同无效,则甲只能请求乙返还货款及赔偿损失,但无法取得原材料用于生产,从而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应当认定甲与乙的合同为可变更、撤销合同。甲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合同,也有权要求乙继续履行合同。如果甲选择行使撤销权,则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拘束力,甲只能请求乙返还货款及赔偿损失。如果甲选择要求乙继续履行合同,法院应予支持,认定合同为有效。乙除承担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外,还应承担继续履行合同的民事责任。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原则

我国《刑法》第2条规定刑法的任务是保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解决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充分维护受害人的意志自由,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对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除损害国家利益的属无效合同外,其余合同应属可撤销合同。这样做有利于让受害人选择更有利的补救方式,如要求诈骗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剥夺受害人选择的权利。

结论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问题对受害人的利益有重要影响。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应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除损害国家利益的属无效合同之外,其余合同应属可撤销合同。这样的解决方式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意志自由,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并让受害人选择更有利的补救方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借款合同虚假抵押登记是否有效
  • 网贷500元还28万,民间借贷利息怎么算
  • 浅析合同诈骗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