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单位犯罪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刑法第231条规定单位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并规定了与自然人不同的处罚标准。《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对于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的,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量刑。笔者认为这一准司法解释规定不妥。首先刑法在第三章不同节分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正如本文前述合同诈骗罪的合同不包括贷款等合同,贷款诈骗罪已从合同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罪,且两罪有不同的犯罪构成。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次在法律适用上,特别条款优于普通条款是一基本原则。当一行为触犯贷款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时,无疑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量刑。再次因为贷款诈骗罪没有单位犯罪转而适用合同诈骗罪也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则。同样性质的行为,仅因自然人和单位而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判,显然不当。行为的特征符合贷款诈骗罪而又不是自然人犯罪的,按法律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认定无罪。笔者认为纪要的规定是一种扩大的解释,超出了司法解释的权限范畴。
由于立法的时代和技术等原因,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瑕疵日渐显现。要解决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只有科学合理地尽快予以修正,使法条本身更加完善,以利于执法者正确理解执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
合同诈骗罪是否可以单位犯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属于一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都可以作为犯罪主体,所以单位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
-
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怎样认定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
-
单位骗贷可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责任
-
合同诈骗罪如何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