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单位骗贷可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责任

单位骗贷可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责任

时间:2024-07-17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21
由于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因而,当前刑法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单位骗贷案件中,单位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负责的人员是否应单独对“单位骗贷”行为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存在分歧。本文作者认为在单位贷款诈骗案件中,个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

个人责任否定论

根据“个人责任否定论”的观点,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贷款诈骗罪,这意味着单位骗贷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在刑法确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由于缺乏“刑事违法性”这一犯罪的基本特征,不能对此类行为进行定罪处罚。相应的处理手段可以通过经济制裁、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必要时可以通过立法机关修改法律或者作出立法解释,明确追究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

一些学者从个人责任处罚依据的角度提出,刑法条文对某些单位犯罪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这是在单位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出于某种特殊考虑只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因此,如果没有单位构成犯罪作为前提而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就会产生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单位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罚标准往往与其他自然人犯罪的标准不同,单位本身不构成犯罪,这就引发了对责任人员处罚标准的确定问题。

个人责任肯定论

根据“个人责任肯定论”的观点,对单位骗贷行为可以追究个人刑事责任。其基本论点包括:

一、单位犯罪法定性分析

在刑法未明确规定单位犯罪的情况下,虽然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但并未禁止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因此,不能因为无法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而否认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二、犯罪本质分析

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而不是行为人取得利益。就对法益的侵犯而言,单位集体实施的犯罪行为与单纯自然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没有区别。

三、刑法相关规定分析

不能认为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在于是为单位谋取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取利益。为了单位的利益也完全可能成为推动自然人实施犯罪的动因。因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本罪既包括以行为人本人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包括以单位非法占有为目的,自然人以单位非法占有为目的所实施的本罪,仍然符合本罪的主观方面。

四、已有司法解释分析

在新刑法颁行之前,多个司法解释规定,在单位集体实施投机倒把、盗窃与诈骗犯罪的情况下,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单位骗贷刑事责任负担的争论

筆者認?椋碚?界??挝或_貸行?樾淌仑?任??话阍?t的??,是我?谭ɡ碚?研究中?挝环缸镏黧w結??理???的具體反映,??挝或_貸刑事?任的???渭?從本罪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證是相?狹隘的,也是難以得出正確結?的。因此,有必要?ξ?谭ɡ碚?中涉及?挝环缸镏黧w結??的一般????題進行分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 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怎样认定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
  • 单位骗贷可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责任
  • 合同诈骗罪如何判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