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于以下违约形态: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及迟延受领等。
损害赔偿责任与违约金责任不同,违约金责任不以损失发生为要件。然而,受害人必须有损失,违约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违约人仅对由于自己的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违约人如果存在法定或约定的免责事由,则可以免于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违约引起的损害赔偿范围可分为约定赔偿、一般法定赔偿和特别法定赔偿。
约定赔偿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定一个损失赔偿数额或者约定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约定赔偿简便易行,可以减少赔偿损失计算的繁杂。
约定赔偿是一种附条件的从合同。当违约损害发生,条件成就,则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如果违约损害未发生,条件不成就,则约定赔偿合同不生效,无需进行赔偿。
约定赔偿与实际损失额往往不能完全吻合。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差异,也应按照约定赔偿办理。如果约定赔偿额较实际损失额过高或过低,显得不公平,赔偿人可以请求减少,受赔偿人可以请求增加赔偿额。
法定赔偿指法律直接规定损害赔偿的数额或者赔偿损害的计算方法。
法定赔偿的宗旨多是为了保护受侵害的弱者。特别是在消费领域,为防止经营者势大欺人,压低赔偿数额,法律直接规定赔偿额或者计算方法。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关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的规定,就是特殊的惩罚性赔偿。
在这两种赔偿范围的关系上,约定赔偿优先于法定赔偿适用,特别法定赔偿优先于一般法定赔偿适用。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原告魏某购买被告魏某的古画,但未签书面合同。后原告妻子持画要求退画返钱未果并诉诸法院主张被告欺诈。法院认为原告未能证明被告承诺并保证古画为真迹,因此驳回其诉讼请求。文章还分析了古画行业的交易习惯和留置行为在合
合同欺诈是否可以索要赔偿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对于合同欺诈行为,受害者可以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在签约前,卖方应了解对方相关信息和资信状况,并确认代理人的代理权。提高业务员素质,采用书面形式和参照标准合同范本可防止欺诈。同时,采用款到交货或到出票人银行持票入账来防范虚开支票的欺诈行为。对方若迟延付款,可采取措施如通
钟某和田某之间的商品房转让纠纷。钟某认为田某在房屋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返还多收的房屋转让款。对此存在三种分歧意见。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田某应该返还多收的4000元,但不应当双倍返还。田某故意多报购买价格属于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