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9年春节晚会上刘-谦的表演,全国掀起了魔术热潮,很多商家竞相开展与魔术相关的业务。湖北的曹先生就慕名来到北京,与法定代表人为刘-谦的魔法星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经销商合同书,购买了魔术道具。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此刘-谦并不是那个声名远播的台湾魔术师刘-谦,曹先生便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返还货款并赔偿损失。近日,丰台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曹先生的诉讼请求。
原告此刘-谦非彼“刘-谦”
诉求确认合同无效
曹先生诉称,他通过网络得知,被告公司系目前知名度非常高的刘-谦先生开的魔术公司,于是在2009年6月3日来到北京,与被告公司签订了经销商合同书,合同期限至2010年6月2日止,当时支付货款21800元。他拿到产品后,却发现被告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标示的建议零售价比进货价低很多,根本卖不出去,公司虽为其调换了产品,但他并不遂心。后经多方打听,他得知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是和魔术大师刘-谦同名,并不是那个著名的魔术师刘-谦本人。曹先生认为,被告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向其提供的产品也存在欺骗性质,丧失商业信誉,因此起诉要求法院认定双方之间的合同无效,并要求判令被告返还其首付货款21800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2000元。
被告公司正规合法注册双方自愿签订合同
魔法星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辩称:该公司是合法注册的正规公司,“刘-谦魔术”以及相关图形都是该公司申请受理注册的商标和标识;合同是在双方平等自愿、充分了解沟通的情况下签订的;企业是可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自主进行定价销售的;该公司从来没有对外宣传和承诺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谦就是台湾的魔术师刘-谦。所以,其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被告欺诈没有证据四人诉求全被驳回
法院审理后认为,依据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认定被告公司存在欺诈,原、被告所签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属有效协议;且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故原告以欺诈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亦不符合法律规定,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据此作出了上述判决。
据悉,四川的徐先生、江苏的李先生及河北的李先生三人,也与曹先生有着相同的遭遇,而他们起诉魔法星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返还货款及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也因相同原因被丰台法院一审驳回。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中国法律对于欺诈性合同的撤销问题。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因重大误解或不公平订立的合同,尤其是通过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撤销权的消灭情况,以及在合同纠纷中如何保存证据和举证责任。
林先生因虚构工作经历与W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因业绩不佳导致合同解除的争议案例。林先生通过欺诈手段获得销售经理职位,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当W企业发现林先生业绩不佳并查出其虚构工作经历后,决定解除合同。关于是否应解除合同,存在分歧意见。律师依据《劳动法
一起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胡某因**汽车公司的广告欺诈而提出索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汽车公司是否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存在分歧。作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汽车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其在缔约过程中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