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欺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欺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时间:2024-04-22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851

案情

被告李太富以个人名义取得商住用地并建设楼盘

2000年8月,被告李太富以个人名义通过出让方式取得营角上4号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面积540.72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商住。营角上4号商住楼(富康楼)于2000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01年12月竣工,共建有10套住宅、13间店铺。

被告以虚假合同将自建房屋销售给原告

在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被告李太富以沙河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义与原告黄天江等十三人签订《赣州市城镇商品房购销合同》,被告李太富并在合同开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处签名,以不同价格将其自建房屋分别销售给原告等人。然而,沙河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在2001年12月被注销资质证书,并于2002年1月被吊销营业执照。

被告未办理商品房产权证引发纠纷

原告购房后装修并居住,但被告一直未办理商品房产权证给原告。2003年12月,被告要求原告办理集资房所有权证,遭到原告拒绝,导致纠纷产生。

裁判

法院判决商品房购销合同无效

2004年11月29日,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赣中民一初字第6号民事判决认定,被告李太富使用已废止的沙河开发公司印章与原告签订的商品房购销合同存在严重欺诈行为。法院判决该合同无效,要求被告返还已购房屋(含装修设备)给原告,返还购房款及装修损失费共计2909117.30元,并赔偿已交购房款50%的赔偿金,计人民币1144825元。

评析

欺诈行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

本案涉及售房者欺诈行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的典型案例。在审理过程中,解决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售房者欺诈的认定和欺诈的法律后果两个关键问题。根据《法国民法典》的规定,欺诈应满足以下条件:欺诈行为的存在、欺诈行为由一方当事人实施、欺诈行为对合同订立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对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情况保持沉默也可构成欺诈,即消极欺诈。我国法律对欺诈的概念没有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根据这一规定,我们认为欺诈的构成要件包括:欺诈的故意、欺诈行为的存在以及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为此作出意思表示。在本案中,被告李太富故意隐瞒自己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真实情况,并使用已作废的合同欺骗原告,满足了欺诈的三个构成要件。因此,可以认定被告李太富在本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买房是否需要签署商品房认购书

    买房时是否需要签署商品房认购书的问题。认购书是一种预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存在预约和本约的关系。认购书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若依法认定为买卖合同但尚未取得预售手续则为无效。签署认购书后,如违约需按照约定处理定金。认购书与买房合同不同,买房合同包含更详

  •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原告魏某购买被告魏某的古画,但未签书面合同。后原告妻子持画要求退画返钱未果并诉诸法院主张被告欺诈。法院认为原告未能证明被告承诺并保证古画为真迹,因此驳回其诉讼请求。文章还分析了古画行业的交易习惯和留置行为在合

  •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在签约前,卖方应了解对方相关信息和资信状况,并确认代理人的代理权。提高业务员素质,采用书面形式和参照标准合同范本可防止欺诈。同时,采用款到交货或到出票人银行持票入账来防范虚开支票的欺诈行为。对方若迟延付款,可采取措施如通

  • 案情

    钟某和田某之间的商品房转让纠纷。钟某认为田某在房屋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返还多收的房屋转让款。对此存在三种分歧意见。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田某应该返还多收的4000元,但不应当双倍返还。田某故意多报购买价格属于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

  •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违约情形及解决方法
  • 补充协议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重要性
  •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