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欺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欺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时间:2024-04-2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851

案情

被告李太富以个人名义取得商住用地并建设楼盘

2000年8月,被告李太富以个人名义通过出让方式取得营角上4号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面积540.72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商住。营角上4号商住楼(富康楼)于2000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01年12月竣工,共建有10套住宅、13间店铺。

被告以虚假合同将自建房屋销售给原告

在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被告李太富以沙河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义与原告黄天江等十三人签订《赣州市城镇商品房购销合同》,被告李太富并在合同开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处签名,以不同价格将其自建房屋分别销售给原告等人。然而,沙河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在2001年12月被注销资质证书,并于2002年1月被吊销营业执照。

被告未办理商品房产权证引发纠纷

原告购房后装修并居住,但被告一直未办理商品房产权证给原告。2003年12月,被告要求原告办理集资房所有权证,遭到原告拒绝,导致纠纷产生。

裁判

法院判决商品房购销合同无效

2004年11月29日,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赣中民一初字第6号民事判决认定,被告李太富使用已废止的沙河开发公司印章与原告签订的商品房购销合同存在严重欺诈行为。法院判决该合同无效,要求被告返还已购房屋(含装修设备)给原告,返还购房款及装修损失费共计2909117.30元,并赔偿已交购房款50%的赔偿金,计人民币1144825元。

评析

欺诈行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

本案涉及售房者欺诈行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的典型案例。在审理过程中,解决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售房者欺诈的认定和欺诈的法律后果两个关键问题。根据《法国民法典》的规定,欺诈应满足以下条件:欺诈行为的存在、欺诈行为由一方当事人实施、欺诈行为对合同订立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对涉及对方当事人利益的情况保持沉默也可构成欺诈,即消极欺诈。我国法律对欺诈的概念没有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根据这一规定,我们认为欺诈的构成要件包括:欺诈的故意、欺诈行为的存在以及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为此作出意思表示。在本案中,被告李太富故意隐瞒自己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真实情况,并使用已作废的合同欺骗原告,满足了欺诈的三个构成要件。因此,可以认定被告李太富在本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存在严重的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约定购房面积出现差异则多退少补,究竟谁为多出的面积买单

    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购房面积出现差异时的处理方式,包括按照法律规定的处理方式以及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处理方式。文章指出,根据法律规定,面积误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按照合同约定处理;超出范围的,买受人可要求解除合同或返还购房款等。同时,双方约定的“多退少补”

  • 案情

    一起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胡某因**汽车公司的广告欺诈而提出索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汽车公司是否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存在分歧。作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汽车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其在缔约过程中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

  • 原告住址身份证号码

    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与被告签订购房合同,约定购买被告拟建造的房屋,但被告未能按时交房,违反了合同约定。原告请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判决被告返还剩余房款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原告在多次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已付房款后,被告仅部分履行。为此

  • 诉讼背景

    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在与被告代理人达成购买意向后,双方确定了合同条款,但被告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诸多行为引起原告的质疑。随着对房地产项目的进一步了解,原告发现该房地产用地为原北京化工厂用地,担心房屋质量问题。因合同未盖章生效,原告提出解除

  • 二手房合同无效定金起诉书怎么写
  • 签房产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项
  • 延期交房违约金怎么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