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诈骗有怎样的表现形式

合同诈骗有怎样的表现形式

时间:2024-11-1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898
合同履约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50%,在没有履行的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合同诈骗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此类案件增多,导致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污染了社会风气。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实施诈骗目的,采取伪造或使用他人身份证件,通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公司的方式,以公司名义招聘和培训员工,由员工来实施诈骗活动。在整个诈骗过程中,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通常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策划人因为很少直接接触受骗者,因此能够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降低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有些行骗者甚至欺骗自己招聘的员工,情节极其恶劣。

二、重操旧业者多次实施诈骗

行骗者通常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多次实施诈骗活动。一旦他们的罪行被发现,就会立即逃离。当他们认为风头过去时,就会再次开始行骗。由于他们对行骗手法非常熟悉,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组织诈骗团伙,实施诈骗活动。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一旦得手就立即销声匿迹,给执法部门带来困难。

三、运用见证手法获取信任

合同诈骗常常采用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法律见证形式。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因为公证和律师见证这两种形式在社会上有良好的效果,老百姓也很熟悉。行骗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往往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从而多次被行骗者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而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只要行骗者采用这种方式,受骗者就会相信并上当受骗。

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并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借用他人资产显示自己的实力,对受害单位方的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获取他们的信任。

五、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行骗者通过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来作为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这些票据,使其看起来真实,或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这些票据,不容易被察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协商管辖的限制

    协商管辖的限制,包括适用案件类型、适用审级、表现形式和法院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协商管辖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合同纠纷,并且必须以书面协议的方式进行。同时,协商管辖必须符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选择的法院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此外,还介绍了协商管辖的概念及相

  • 合同转让协议管辖的可转让性

    最新的《民诉法司法解释》第33条关于合同转让协议管辖的可转让性,包括协议管辖的定义、适用范围、审理级别、管辖类型以及表现形式等。协议管辖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但不包括人身密切相关的纠纷。合同转让时,原合同中的管辖权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存在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入职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

    入职时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问题。明确提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试用期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保护双方的权益。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

  • 欺诈的概述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