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谨防朋友圈八大骗局,用户须保护好个人信息

谨防朋友圈八大骗局,用户须保护好个人信息

时间:2023-10-21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19

微信常见的欺诈手段

欺诈手段一:虚假扫码活动

一些扫码互动以明显高过于实际的高额返利骗取网友参与,实则为盗取用户信息,因此大家在扫码时一定要留意是否为官方发布。

欺诈手段二:虚假招聘信息

一些诈骗招聘信息会以高额待遇或者名企业为诱饵,欺骗招聘者钱财。因此在进行网上应聘时,需要谨慎的查询该公司的地址,在网络上了解公司详细信息,尽可能地与招聘负责人通话了解。

欺诈手段三:虚假限时抽奖

一些弹框出现的限时抽奖信息,实际上都是骗人的。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是与身份钱财有关的信息,同时不要相信有不劳而获,天降馅饼的事情发生,以防吃亏。

欺诈手段四:虚假领养宠物

一些虚假领养宠物信息会以免费领取的方式吸引人,实际上却会让人支付国际电话费或者其他费用。要谨慎对待这类信息,以防上当受骗。

欺诈手段五:虚假善心捐赠

一些虚假善心捐赠信息会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个人信息。在遇到这种信息时,应该先确认是否为官方渠道发布,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欺诈手段六:虚假积攒旅游

一些免费积攒旅游的活动实际上是旅行社的营销手段,参加后可能会面临强迫消费的情况。因此,最好选择本地区的活动,减少被骗的几率。

欺诈手段七:虚假回复换礼品

一些回复换礼品的活动实际上是让人付邮费、税款等待,最好不要理会这类信息。

欺诈手段八:虚假免费大牌产品

一些商家通过加微信好友来获取个人信息,并以免费获得国外大牌产品为诱饵,实际上所得到的却是劣质产品。要警惕这种骗局,以免上当受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货款欠条起诉状的撰写方法

    货款欠条起诉状的撰写方法,包括原告、被告的信息,案由、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的详细描述。以一起民间借款纠纷案例为载体,详细说明了起诉状的撰写要点,包括借款人、贷款人、借款金额、利息等细节。最终,文章指出了合法的借贷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债务应当清偿,如被

  • 小说版权登记流程及时限

    小说版权登记的流程及时限,包括登记程序和办理时间。文章还明确了版权登记与注册的区别,介绍了我国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关于著作权的具体权利形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形式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