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种类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种类

时间:2024-11-18 浏览:6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37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法律行为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签订合同来欺骗对方,从中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欺诈手段多种多样,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1. 巧设陷阱

巧设陷阱是指在合同条款中设置难以达到的质量认证标准,以此制造对方的违约行为,从而骗取样品或货物。

2.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是指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对方支付定金,以此获取对方的信任。一旦货物到手后,立即转移而逃。

3. 以包销为名

以包销为名是指与对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或加工承揽合同,一旦收取技术转让费或中介费后,便立即逃离。

4. 规避法律

规避法律是指在合同中故意设置某些内容模糊的条款,以此骗取预付款或质量保证金。

5.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指在合同中虚构标的物,有时还以现场看货作为掩护,以此骗取对方的货款或中介费。

6. 低价诱惑

低价诱惑是指与对方签订比市场价格低许多的销售合同,约定款到发货,待收款后便携款而逃。

7. 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是指虚构身份和单位,利用对方急于推销和获利的心理,在合同中以高于市场价成交,货到后立即低价倾销,然后携赃款逃匿。

8. 伪造证件

伪造证件是指虚构工程项目,与对方签订发包合同,以此骗取承包商的保证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运输合同书范本

    甲方与乙方之间长期合作的汽车运输合同的具体内容。合同书明确了货物的种类、性质以及合同期限。此外,文章还详述了货物发往地、运价及到货时间等相关事项,并对运输费用、到达时间等进行了具体约定。合同要求乙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并保证运输过程中的责任不因其他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伪装诈骗、代购诈骗、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点赞诈骗、招聘诈骗、爱心传递诈骗和招嫖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及其特点。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金钱关系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谨慎参与网络活动和交易,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求职和购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不健康行为。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保证人的定义和种类
  • 买卖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