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合同,又称为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现实交付才能成立的合同。常见的实践合同包括借用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保管合同、定金合同等。例如,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有在借贷方实际交付借款时,该合同才真正成立。
根据传统民法理论,质押合同属于实践合同。然而,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行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根据区分原则,质押合同在成立时就生效,质权在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即未交付质押财产不影响质押合同的效力。因此,质押合同属于诺成合同。
实践合同中,交付标的物应为合同生效的要件,而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换句话说,实践合同即使没有交付标的物,合同仍然成立,但不生效。这种关系类似于以城市房屋抵押,如果没有按照法律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合同成立但不生效。正如前面所述,合同的成立是事实判断,是否成立取决于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协商一致。实践合同也是合同,也应遵循同样的评价标准。交付标的物只能被视为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实际上,1995年的《担保法》通过对定金的规定修正了实践合同的定义。该法第90条规定:“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使用的是“生效”而不是“成立”,遗憾的是这一规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合同法继担保法之后,更加明确地将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分开,实践合同的概念亟需修正。
至于实践合同的范围,学者认为:“哪些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哪些合同属于实践合同,由法律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决定。”然而,目前尚未见到法律允许当事人协商决定的情况。我们认为,只能由法律和行政法规来规定。目前已见到的法条有以下几种:
一份房产遗嘱样本,立遗嘱人详细列出自己的财产情况,包括房产、股权和债权等,并指定了遗嘱执行人。为了避免继承人因遗产继承问题发生争执,立遗嘱人在特定日期立下本遗嘱,明确了遗产的处理方式。
共有房屋的买卖合同有效性及定金合同的效力问题。共有人同意是房屋买卖的必需条件,否则可能导致买卖合同无效。定金合同属于担保合同,其目的在于确保卖方履行买卖合同。若买方有理由相信共有人有代理权,则可认定合同有效。本案中,陈先生未经授权出售共有房屋,需承担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合同对象、价格、品质、供货期、标记、支付、保证和索赔、发货通知以及不可抗力条款等方面。售方和购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购方购买甲方产品达成了买卖合同条款。合同涉及货物的数量、种类、交货期、价格、品质证明等内容,并对供货期的延
合同涂改的合法性及有效性问题。对于非法手段导致的合同涂改,修改部分无效,原合同内容继续有效;合法合同修改需双方协商一致并加盖公章(手印)确认;仅有口头承诺而无实际修改则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