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生效 > 无处分权合同的生效条件是什么

无处分权合同的生效条件是什么

时间:2024-11-10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6217

无权处分合同的生效条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当一个无权处分人处分了他人财产时,如果得到了权利人的追认,或者是无权处分人在事后取得了处分权,那么这个合同是有效的。但是在权利人拒绝追认和处分人事后未取得处分权之前,这个合同的效力是待定的。如果权利人拒绝追认或者处分人未取得处分权,那么这个合同是无效的。

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取决于权利人是否追认以及处分人是否取得处分权。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和保护受让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将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相应补充。

合同特点

1、行为人实施了法律上的处分行为。

2、行为人没有法律上的处分权而处分了他人财产。

3、因行为人处分财产的行为而使行为人与相对人订立了合同。

4、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分行为。

会计注意事项

由于物权法未规定时效取得制度,即使无权处分人已向相对人转移标的物的占有权,当权利人长期未确定处分合同的最终效力时,如果不构成善意取得,则相对人既不能获得所有权,也不能主张权利瑕疵担保请求权和缔约过失赔偿。如果无权处分人未向相对人转移标的物的占有权,当权利人长期未确定处分合同的最终效力时,由于合同最终效力未决,相对人既不能请求处分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也不能向无权处分人主张缔约过失赔偿。

更为严重的是,无权处分合同的相对人不享有《合同法》第47条、第48条规定的催告权和撤销权,不能主动结束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只能听任权利人的决定。尽管《合同法》第51条移植自《德国民法典》第185条、中国台湾民法第118条,但相对人的地位和可获赔偿利益却有很大差别:在地位方面,相对人在《德国民法典》第185条、中国台湾民法第118条下享有债权合同当事人的地位,能主张违约责任,而在《合同法》第51条下,相对人只能主张被损害方的权利,处于缔约受损害人的地位;在可获赔偿利益方面,相对人在《德国民法典》第185条、中国台湾民法第118条下能主张违约责任,而在《合同法》第51条下,相对人只能主张赔偿,原则上属于期待利益赔偿。

在德国民法、日本民法和意大利民法中,出卖他人财产的债权合同都是有效的,而法国民法则认为无效。但该规定在法典实施后引起了质疑,被认为不切实际。后来的实践通过解释采用了相对无效的观点,认为在不涉及物权行为的情况下,无权处分合同(债权合同)应当有效。然而,《合同法》第51条似乎参考的不是无权处分的债权合同,而是无权处分行为(物权行为)。这种将债权合同规定为与物权行为相同效果的立法逻辑上难以理解,也违背了各国倾向于使无权处分合同(债权合同)有效的大趋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情形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不同情形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问题。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表见代理、法定代表人越权以及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均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合同被追认前,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或代理人进行追认,且善意相对人有撤销权。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欺诈胁迫、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效力待定合同的概述

    效力待定合同的概述及其性质。这类合同已成立但效力不确定,包括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其效力取决于第三人的追认或行为人取得处分权后的确认。这种合同制度符合权利人的意愿和利益,有利于权利人的利益实现和交易的进行。

  • 中标后修改合同生效条件

    中标后修改合同生效条件的相关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标后双方不得擅自改变合同实质性内容,而合同的主要条款变更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合同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包括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以及需要办理特定手续方可生

  •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
  • 办理房屋登记手续后出租房屋的法律处理方式
  • 车辆被亲属以黑车形式出售的法律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