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无效 > 债权人撤销权与确认合同无效是怎样的

债权人撤销权与确认合同无效是怎样的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6491
撤销权为实体法上的权利,为附属于债权的权利,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具有形成权和请求权的性质,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并无直接支配的权利。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债权人撤销权与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

1、《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2、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对于债权人撤销权与确认合同无效相竞合的观点

无效合同制度创设的原因旨在保护公序良俗,体现了国家意志的干预,主要针对违法的民事行为,而可撤销合同制度的创设旨在维护私益,体现了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通过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允许其依照自己的意思作出对其中本身最有利的选择。但是由于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相依相生的关系,致使法律有时会出现重合之处。

对此,有人认为,二者应当没有重合的问题。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如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合同,但是,根据(l合同法沙第74条,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即如果债务人与恶意第三人通过合同所进行的财产处分行为已经或将要损害债权人利益,那么从法律规定来看,当事人既享有无效合同请求权又可以行使撤销权。对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针对当然无效之行为,当事人只能主张无效而不能主张可撤销。另一种观点以TheodorKipp为代表,他提出“法律上双重效果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应受保护的所有权人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因已有某项救济方法(无效),而不能再行使其他救济方法(撤销),致使不能有所主张,实属怪诞可笑”。也有人认为,不应允许当事人撤销无效行为,但在事实上并不排除当事人以何种诉由向法院起诉的选择余地。但这种观点只是在诉权上解决了当事人的选择权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法院如何判决的问题。

三、债权人撤销权与确认合同无效怎样正确适用

现在,我们分别不同情况作一分析。

(一)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

这属于《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这与《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的情形有部分重合之处,即如果债务人与恶意第三人通过合同无偿转让财产,则对此类合同,因合同的效力属于法院主动审查的范围,所以无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还是合同无效请求权,法院都必须对合同效力作出判断。如果单纯地认定该合同无效,则《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就会被架空,我们认为,《合同法》第52条是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的规定,这里的第三人利益是一个极为广泛的含义,首先,第三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一群体,其利益可能是债权的安全,但更包括人身权、名誉权等广泛的合法权利。因此,前面所述的74条与52条部分重合的情况应当属于一个特例。

从法理角度来看,债权人对自己债权的处分属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如果债务人与恶意第三人通过合同无偿或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仅仅是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则在债权人申请撤销该合同的情形下,法院可以直接根据《合同法》第74条撤销。但如果在债权人申请确认该合同无效的话,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举证,在证明债务人与受让人均有恶意,损害了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下,判定合同无效。但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其处理结果与主张撤销是不同的。

(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但是其并没有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考量,所以有可能造成合同无效请求权与撤销权的并存。如果合同是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合同的合同,受欺诈方以请求撤销时,人民法院对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我们认为,法院必须对合同的效力作出判断,在合同本身违法性比较明显的情形下,无论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如何,合同是无效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具有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是法院在判断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大小时必须要考量的。法院不能以存在欺诈等情形而判定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而不否定合同的效力。因为,如果这样认定的话,如果撤销权过期或撤销权人撤回诉讼,则一个违法合同就可能生效了。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此种情形,受害人可以主张变更或撤销。但如果双方订立的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形成了合同无效请求权与撤销权的并存。因此,有必要确定在这种情形下的处理原则我们认为,与前述第二种情形一样,如果合同符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则无论当事人是向法院提起合同无效还是撤销之诉,合同都应判定无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无效如何返还财产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 合同无效是否需要提起撤销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 归责原则和责任分担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

  •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则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此外,债权转让需符合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无效。结论指出,债权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债权转让的有效性。

  • 合同解除时效的规定
  • 如何取回被转让的抵押车辆
  • 不可撤销担保合同条款的效力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