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的解除方式不同,一般合同的损害赔偿范围也有所不同。如果合同被解除,损害赔偿范围应包括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而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损害赔偿范围则仅限于对信赖利益损失的赔偿。
一般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采用完全赔偿原则。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般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应包括无过错方的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积极损失的赔偿是指直接损失,其范围和数额较易确定。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是指期待利益损失,即合同如约履行后的状态。在司法实践中,要求违约方承担可得利益损失的判决并不少见。
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与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不同,合同解除并不具有溯及力。在不具有溯及力的情况下,合同本身是有效的。无过错方完全有理由要求根据有效的合同实现合同完全履行后的状态,并且其赔偿数额也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当然,可得利益数额的确定应遵循《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严格限制在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违反合同所造成的损失的范围内。
如果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违约方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在缔约过失责任中,赔偿范围除积极损失外,仅限于信赖利益,且仅以履行利益为限,其结果是恢复到合同订立以前的状态。
当事人因信赖合同有效而履约,当合同被确认无效或撤销后,为订立和履行合同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和代价即为当事人的损失。信赖利益与可得利益不同,具体包括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支出的合理费用、准备履约所支出的费用、为支付上述费用所失去的利息以及合理的间接损失。
其中,间接损失是指当事人因信赖此合同有效而丧失其他签约的机会。由于其是否合理难以确定,一般不包括在损害赔偿范围内。
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是否可以申请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只要符合法定工伤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等,都可以申请工伤。同时,视同工伤的情形也包括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伤等。最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行政限制的性质和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对物权施加的约束、直接性质、非惩罚性质、对被限制人的不利性质以及与权利移转的区别等。行政限制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直接约束物权行使的非惩罚性行政行为。行政限制不等同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其关注的是物权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