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4日,乳山一家运输公司以招标形式将其一辆大型客车及运行路线发包给乳山市的王*洋经营。王*洋又雇佣乳山市育黎镇的于某某承包该客车。随后,运输公司在2004年5月15日将该客车投保给乳山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包括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基本险、不计免赔特约险等。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险期限为2004年6月10日至2005年6月10日。
后来,双方协商一致将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限额从10万元增加至20万元,并相应调整了保费。运输公司支付了额外的1437元保费。
然而,在2004年8月1日8点左右,于某某驾驶该客车与其对行的高技区王某驾驶的一辆轿车发生严重事故,导致王某及其家人全部死亡,客车部分受损,8名乘客也受伤。乳山市人民法院判决于某某、王*洋和运输公司赔偿受伤乘客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共计4866.10元,赔偿死者的死亡赔偿金、生前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费及交通费计650461.40元,赔偿对方车辆损失费76000元,并承担法医鉴定费250元、车辆鉴定费1000元,总计732577.50元。
运输公司对该判决书中的赔偿内容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个官司审结后,运输公司与保险公司就赔偿比例和数额发生争议。
争议一:生效时间
运输公司认为,保险公司应按照20万元的最高保险限额进行赔偿,因为他们已于2004年7月27日向保险公司提出增加保险限额至20万元,并提供了车辆的车牌号码,保险公司也同意办理。因此,他们认为次日应为生效时间,未及时形成批单是保险公司的责任。此外,经保险公司请示其上级公司,上级公司也已批示按照20万元的保险限额进行理赔。因此,运输公司要求保险公司支付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金20万元及车辆损失险保险金52415元。
保险公司则坚称,运输公司与保险公司在2004年7月27日只是达成增加保险限额的意向,生效时间应以批单为准。此外,保险公司认为由于事故是由于车辆制动系统不良引起的,根据合同条款第33条和第38条的约定,只能按照85%的比例进行理赔。
保险公司应予理赔
根据双方在保险合同中的基本约定,乳山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保险合同和保险单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应视为有效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应履行合同。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经双方协商同意对保险限额进行变更,符合《保险法》的规定。
事故发生后,运输公司主张按照增加后的保险限额20万元进行理赔。保险公司请示其上级公司,上级公司也批示按照变更后的保险限额办理。现在经双方协商,保险公司向运输公司支付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金144473元,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保险公司辩称“运输公司的车辆制动不良导致交通事故,根据合同条款第33条和第38条的约定应拒绝赔偿,但同意按照85%的比例承担保险责任”。然而,该辩解内容在合同和免责条款中并未明确约定或列举,不足以免除或减轻保险公司的责任。因此,保险公司的辩解理由不成立,不予采纳。保险公司应支付运输公司车辆损失险的保险金52415元。
最终,根据《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向运输公司支付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金和车辆损失险的保险金,总计196888元。
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支公司诉东马油脂(广州保税区)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保险费纠纷案
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支公司与东马油脂(广州保税区)有限公司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保险费纠纷。原告为被告投保了国际货物运输险,并分别签署了五份货物运输保险单。被告尚未支付这些保险单的保险费,原告多次催款无果后提起诉讼。原告提供了相关证
铁路运输法院的专属管辖范围,包括被告确定、货物运输合同认定、铁路运输企业认定标准、铁路延伸服务合同的经营主体和经营范围以及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施工合同相关问题。对于高铁等合资铁路的纠纷,被告的确定存在争议,应以受托经营管理高铁的各铁路局作为被告。铁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两者在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效力状态、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以及受时间限制方面存在不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有效要件,而可撤销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效力待定合同处
保险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依据法院级别和管辖原则,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地域管辖原则中,公民提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涉及保险标的物为运输工具或运输中的货物的纠纷,可由相关多地法院管辖。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中,不适用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