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政策,我们也坚定支持了,可为何土地流转金迟迟没有到账呢?农民又该如何维护自己参与土地流转的合理收益呢?
1.要搞清楚产权,拿到官方的农村土地确权证。
农民将自家分得的田地流转出去,应该要了解“这块地过去是我家承包经营的,就算我现在不种了,流转给别人,他也是要给我租金的”。简而言之就是,我家地可以让你拿去种,先给钱。
碰上不讲理的说,“你凭什么说这地是你家的?”可别急赤白脸地吵吵,也别动手,随手掏出当地政府给的土地确权证,“政府亲自来这勘察,给我发证了,这块地就是我家承包的,你可别想偷。”
土地流转的纠纷,几乎跟好处一般多了。为了让自己不在纠纷中被打败,为了拿到自己应得的那笔土地流转费用,千万记得要从官方那里明明白白地拿到农村土地确权证,每一分每一厘每一横每一撇都划定清楚。
有了证书,再明码标价谈土地流转的价格。而且,流转结束后返田归农也有个明确的说法。
2.要规范流转程序,一切按规矩来。
这里的规矩可不是约定俗成的一杯白酒、两碟花生、三五小菜,然后哥俩一合计,我就承包你家地了。
是要按照规范的合同要求使用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写清楚土地流转的形式、期限、流转价格及流转双方权利等,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字盖章才算生效的。
不按规矩来,那问题就跟按下葫芦起了瓢似的,没完没了。
如果决定要土地流转,一定要问清楚当地的一些政策,到相关部门去资讯一下,“有没有资金补贴来让我更好的经营农场?” “我要是经营农场失败了,有没有保险或者其他手段能降低损失?” “承包人跑路了,谁给我流转费?” “一次性承包15年,时间太长不能接受咋办?”事先考虑周全,以备不时之需。
3.要专地专用,别瞎折腾。
土地流转,流出去干什么其实也是有规定的。本来是种小麦的一村子地,流转到一人手里变成了大型仓库,这就有点过了……
主要是现在政府一般对非农化、非粮化抓得比较紧,不少都纳入硬性政绩考核,说不让粮食种植面积大缩水。这种时候,就不要撞枪口了。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及其承包方式。承包人享有对耕地、林地等进行农业生产的权利,并能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家庭承包方式,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享有承包权利,以户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并承担义务。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
甲方和乙方基于产品研发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研发设计新产品,甲方提供基本费用和场地,乙方负责研发和设计。协议包括合作内容、费用概算、实施计划和项目验收标准等。甲方将支付乙方一定的顾问费和提成,乙方则拥有产品和设计的专利和版权。若甲方违约提前批量生产,乙
换地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方可以互换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换地合同需注意符合法律要求,避免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并需经发包方同意。
目前,我国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完善,对流转的范围、条件、主体、收益分配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很大程度上对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障碍,且成为农民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之一。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个别基层干部滥用职权,大钻法律漏洞,以土地流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