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外来人口的土地承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对于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方限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农户、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能作为承包方,只能通过合法的流转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采取其他方式承包的“四荒”等农村土地,承包方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但发包方在将土地承包给外来人口之前,必须获得本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数成员的同意。此外,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发包方还需要对外来承包人进行资信调查,并审查其经营能力,然后再签订承包合同。
为了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发包方原则上不得随意收回或调整承包方的承包地。
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才可以收回农户的承包地:
1993年,中央提出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1997年,中央又决定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并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特别是2003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党的这一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依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非农业户口的人也可以流转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采取家庭承包方和其他承包方式,不宜采用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发包给本体集体成员以外的人。第三条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第四十九条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应当签订承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通过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而创设,这是基于法律行为的取得。土地承包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两种,以采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是指当事人间因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调整、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发生的争议。它既可能发生在承包土地的农民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承包土地的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自治组织之间,还可能发生在农民和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在立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