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是指涉及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调整、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引发的争议。这种纠纷可以发生在农民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自治组织之间,还可能涉及农民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
当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发生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寻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机构的调解。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调解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协商解决是指当事人在发生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后,通过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磋商谈判,自行解决争议。
调解是指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同意的第三方进行沟通和斡旋,使纠纷当事人自行达成解决纠纷的办法。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以及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弱势地位,导致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保护农户的权益,学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明确规定其具体的权能和界限。有人主张制定专门保护农村承包经营户合法权益的条例。总之,首先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各项合法权利,并规定侵害其权益应承担的责任,明确规定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户权益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杜绝土地承包合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一些学者主张建立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制度,专门处理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还有学者指出,应完善农村的纠纷调解制度,以解决农村中的纠纷问题。
原告郑某兴和被告耿某善在城口县同一乡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引发的纠纷。最初双方为了退耕还林地连片而达成了口头互换协议。然而,被告后来反悔并阻止原告耕种互换后的土地。经过法院审理,确认了双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的有效性,并判决被告停止侵害。文章还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申请书。申请人杨XXX因被其父杨XX侵占了自己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份额0.8亩,请求返还并独立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申请人曾多次寻求基层政府帮助解决,但被申请人拒不返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申请人坚持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部门、承包期限、承包合同的订立与权利义务以及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同用途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同。承包方需按约定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通过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方式获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