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待定合同要求合同已经成立。合同效力制度基于客观存在的合同,并反映国家对合同的态度。如果合同没有成立,就无法谈论合同效力。因此,效力待定合同必须具有成立效力。
由于效力待定合同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合同生效要件的规定。其是否能生效尚未确定,对当事人是否具有约束力无法确认。即合同效果待确定,一般需要有权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否则,一旦有权人不予承认合同,则合同不能生效,或者当权利人拒绝追认时合同归于无效。
效力待定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生效要件。如果合同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即合同主体资格合法、当事人合意、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合法等,则合同属于有效合同,效力处于一种既定状态,不存在效力待定。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效力待定合同的要件缺陷主要是因为合同签订主体存在瑕疵,包括当事人缺乏缔约能力、处分能力、代订合同资格等情况。
效力待定合同并非行为人故意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强制性规定或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导致的。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可变更合同不同。无效合同通常指当事人故意损害他人或国家社会利益而签订的违法合同,或者合同内容违法;可撤销可变更合同主要是因为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导致合同效力取决于当事人意愿的相对无效合同。而效力待定合同是由于合同签订一方主体权利存在缺陷,使合同效力取决于第三人或权利人的合意。合同内容并不违法,当事人也无故意违法行为。
效力待定合同由于完全不符合合同生效要件,从实质上讲可归于无效合同的范畴。但它并非绝对无效的合同,而是一种可以修正的合同。在权利人未采取补救措施之前,合同不能生效。或者在权利人拒绝采取补救措施之后,合同归于无效。
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这类合同虽然实质无效,但可通过修正瑕疵来生效。补救措施包括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被代理人追认无权代理合同、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等。合同无效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及过错方赔偿。
效力待定合同的含义及类型,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以及无权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等。这些合同由于行为人或权利人的瑕疵,需要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的追认才能生效。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有权撤销合同。这种安排旨在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合同效力待定这一概念的法律意义,它涉及合同效力尚未明确的情况。该类合同旨在为当事人提供修正缺陷的机会,旨在实现交易和鼓励交易的基本原则。合同法规定了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制度,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等都属于此类。对于此类合同,合同法设立了追认制
效力待定合同的相关内容。这类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完全符合生效要求,需要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才能生效。主要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以及无权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在一定期间内或经催告后未获追认,则合同不生效。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