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浙江某保温材料厂(以下简称材料厂)与吉安某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书,约定由材料厂为建筑公司承建的A楼房进行室内聚氨脂喷涂发泡工程。合同约定工程交付期为2005年8月31日,工程按国家标准验收,底部刷防火漆,建筑公司应交预付款10万元,工程总造价30万元,实行由材料厂包工包料。
2005年8月16日,突然发生火灾,将材料厂部分尚未刷防火漆的发泡工程烧毁,此时,双方对已完成工程造价28万元均无异议。火灾发生后,经公安消防部门认定,失火原因为:N公司进入A工程地域内进行电焊,未采取防护措施所致。
一月后,建筑公司向法院起诉,称材料厂未能如约交付工程,现工程烧毁,请求材料厂返还其预付款10万元。材料厂拒绝给付,并反诉称,工程最终未能交付,是因建筑公司整个工程安排不利,造成火灾,与已无关,建筑公司还应支付其已完工的工程款18万元。
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一般自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本案中,根据合同约定,建筑公司应交付预付款10万元,而材料厂应承建A楼房的室内聚氨脂喷涂发泡工程。然而,由于火灾导致工程部分烧毁,双方对已完成工程造价28万元均无异议。根据火灾原因的认定,失火是由于N公司进行电焊而未采取防护措施所致。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建筑公司作为定作人,应承担工程的风险责任。尽管工程未能最终交付,但是火灾的发生与材料厂无关,而是由建筑公司整个工程安排不利所致。因此,建筑公司应承担火灾后工程烧毁的风险责任,并支付材料厂已完工的工程款18万元。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
承揽合同履行中雇员受伤如何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受伤,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或雇主承担责任。同时,如果承揽人在工作中受伤,责任划分取决于定作人是否存在过错。若定作人
根据情况,我认为更适应《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第二百六十条承揽人在工作期间,应当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监督检验。第二百六十五条承揽人应当妥善保管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以及完成的工作成果,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265条规定“承揽人应当妥善保管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以及完成的工作成果,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九条规定“除紧急情况或者为保护寄存人利益的以外,不得擅自改变保管场所或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