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条款应符合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的规定,即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只有违反强行性规范的免责条款才会被认定为无效。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能免除当事人对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允许免除此类责任将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合同订立的目的。国外法律也对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责任的免责条款持否定态度。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免责条款的免责前提是合同的基本义务得到履行。允许当事人不履行基本义务而不承担责任,将背弃合同的目的,且与法律原则相违背。例如,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销售商有将合格房屋交付给购房者的义务,免除与房屋质量和产权纠纷相关的责任的条款将被视为免除基本义务,因此无效。此外,严重违约或根本性违约的情况下,也不得援用免责条款,因为这属于不履行基本义务。
免责条款不得违反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如果销售商利用自身优势订立对购房人显失公平的免责条款,购房人可以申请撤销或变更。例如,在合同中订立“对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过错造成的损失,售房方不承担责任”的条款即属显失公平。因为售房方可以依据与第三人的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获得赔偿,而购房人与第三人无直接法律关系,不能向第三人索赔。如果再免除售房者的违约责任,将导致购房人的损失得不到任何补偿,显然不公平。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免责条款的成立条件及其定义和特点。成立条件包括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商一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以及格式合同中的说明义务。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旨在免除或限制未来可能的责任,其约定是事先的,且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生效。
夫妻之间签订免责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文章指出,在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情况下,夫妻双方签订的免责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如果涉及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是无效的。此外,夫妻可以通过约定约定个人财产归属情况,但必须经
因违反土地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被处罚的相关事项。被处罚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具体违反的土地法规条款、以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内容都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详细列出。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复议和强制执行等后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