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
(2)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
【释义】
企业名称(商号)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企业名称(商号)的转让、使用等所订立的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企业名称(商号)的转让所订立的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就企业名称(商号)的使用所订立的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管辖】
企业名称(商号)合同纠纷本质上属于合同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的原则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实践中,当事人往往对管辖问题做出约定,人民法院经审查合法有效的,不违反关于知识产权案件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规定的,可以按照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法律适用】
处理该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35条以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3条第1款的规定。
【确定该案由应当注意的问题】
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商业标识,是国际公认的一类知识产权。《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8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本联盟一切成员国内受到保护,无须申请或注册,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组成部分。”该公约第6条和第14条之2分别是关于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的规定。可见,该公约是将厂商名称(即企业名称或商号)与商标和不.正当竞争作为平行的知识产权来对待的。
企业名称(包括其中的商号)也是我国法律确认的一类知识产权。根据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境内企业的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2004年6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号修订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也规定,境内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享有名称权;外国(地区)企业名称,依据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协定、条约等有关规定予以保护。也就是说,境内企业需要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而取得企业名称权,而境外企业则要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在我国获得企业名称的保护。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的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其中字号(或者商号)是企业名称的核心部分,也是真正需要受到法律保护的部分。因此,人们在习惯上提到企业名称的保护时就是指对商号的保护,但要注意,商号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名称。
我国对于企业名称(商号)的保护,《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均有所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的规定,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也进一步明确,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对于因企业名称的转让等合同发生的纠纷,应当确定为本条《规定》的企业名称(商号)合同纠纷。目前法律上已经明确企业名称可以依法转让,而对于企业名称能否许可他人使用,并无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名称许可使用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第33号)认为,鉴于《民法通则》将企业名称权列在人身权范畴,企业不得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企业名称,更不得许可他人使用第三方的企业名称或未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然而,实际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可以许可使用的作为企业经营资源的企业标志,至少可以说已经包括商号在内。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而且为数不少,不论这种合同的有效性应当如何认定,毕竟是一类现实存在的合同,而且不排除法律在未来对此类合同的效力做出进一步的明确界定,对因此发生的纠纷在案由上应当有所反映。因此,《规定》在本案由下除了列举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以外,也把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列举为一项第四级案由。鉴于现有的立法状况,《规定》在此没有采用“企业名称(商号)许可使用合同”的概念,对于凡是因企业名称(商号)的使用行为而发生的合同争议,均可考虑确定为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
山东省XX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针对XX电视台贷款项目资金信托计划的法律意见书。本法律意见书对信托计划实施的主体资格、信托计划及相关协议的法律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本次信托计划实施方案及各方签署的相关协议合法有效,不存在法律障碍,山东XX实施本次信托计
北京市丰台区赵先生因购买洗衣机送货上门纠纷起诉电器公司的案件。赵先生要求返还货款和赔偿损失,因为**电器公司违反了双方的约定,两年半内未能将洗衣机送到赵先生家中。**电器公司以员工调整为由一直未能解决问题。目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并
一起关于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借贷合同纠纷。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借款及利息,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原告认为被告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且存在逃避债务倾向,依法构成预期违约。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在诉讼过程中,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提供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特点,即利用合同条款欺骗对方获取非法财产的行为。文章也分析了合同诈骗与普通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前者具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后者则是正常的经营争议。最后提及合同诈骗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诈骗者需受到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