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7年7月26日签订了一份锰矿购销合同,合同约定了货物的数量、单价、供货方式以及违约金(总价款的50%)。甲公司依约在次日电汇价款110万元,而乙公司在28日将款项全额退回。甲公司因此向法院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55万元违约金并赔偿产品差价损失12万元。
在审理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理该案件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一十四条以及《合同法解释(二)》的规定,应以甲公司预期利益损失为基准上调30%支付违约金。而第二种观点认为,乙公司恶意违约,应按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50%支付违约金。
在本案中,乙公司在收到甲公司价款的次日即将款项全额退回,未占有该资金。从案件事实来看,甲公司也未提供证据证明因此受到其他方面的损失。换言之,甲公司未因乙公司违约遭受实际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调整违约金呢?我支持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1.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金主要是补偿性的。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违约金实质上是以补偿性为原则的,其支付数额需要根据损失情况具体确定。同时,如果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适当增减,以使违约金与实际损失不至相差太多。《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八条规定,增加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额,并且不得再请求赔偿损失,这更加突出了违约金的补偿性质。
2.违约金过高而予以调整的基础及参考因素。基于违约金的补偿性质,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请求调整。《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九条规定,法院应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决。在本案中,甲公司并未实际损失,但如果乙公司依约履行,货物到站后甲公司可以再行销售获得利益。因此,可以考虑以预期利益损失为基准来确定违约金。
3.以预期利益损失的1.3倍支付违约金较为公平。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支付总价款的50%,即55万元的违约金,而这相当于12万元预期利益损失的4.6倍。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这应被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结合本案的违约事实和损失状况,在考虑到金融危机对矿产品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以预期利益损失的1.3倍支付违约金相对较为公平。
综上所述,在违约未给守约方造成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以预期利益损失作为调减违约金的基准,并兼顾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对违约金问题进行处理,能够较好地维护公平和诚信。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彭劲荣
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毁约金赔偿方式。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应按照约定支付;若无约定,则根据实际损失支付。当事人可约定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或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调整。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
专利实施计划许可合同的签订事宜。合同涉及专利项目的许可实施、技术内容、工业化开发程序、技术资料提交、技术秘密的保密期限、专利实施许可种类、验收标准和方法、使用费及支付方法、技术服务、后续改进提供和分享、专利权无效和侵权处理以及违约金或损失赔偿等条款。
买方无法支付首付款情况下的退房法律解决方案。首先,当买方无法支付首付款时,应立即通知业主并协商解除合同以避免损失扩大。其次,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可以不履行,买方可以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另外,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赔偿来解决问题,法院会根据违约实际情况判决违约金。
房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存在较小质量问题的房屋,可以通过加固等措施进行修复;对于严重质量问题无法修复的情况,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房。购房者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包括退还全部购房款等。对于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况,购房者可以主张违约侵